淮滨论坛

查看: 596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滨历史:住在淮滨一中的中央财经大学师生

[复制链接]

533

主题

4470

帖子

3702

金币

10级:少将

Rank: 10Rank: 10Rank: 10

注册时间
2016-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1 13:10: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驻马店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52年8月年全国院系调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与中央财政学院,成立了中央财经学院。1960年1月演变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96年5月16日,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


(一)中财从北京南迁河南省淮滨县维持运转
1969年11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全院教职工及其家属和65级学生大搬家到河南省淮滨县马集公社农村(只有留守处部分人员看守学院财产未去。)中财来到淮滨县后,取消了部、处、系、室的建制,按军队建制建立了几个连队。
第一连队:由原财政系、政治教研室、教务处组成,按顺序遍为一、二、三排。驻马集公社街道南(今属淮滨农场马集〇二农场)。
第二连队:由原金融系、普通课教研室组成,按顺序遍为一、二排。驻马集公社郭集大队(今属淮滨林业局郭集林场)。
第三连队:由原会计系、政治部、总务处组成,按顺序遍为一、二、三排,驻扎淮滨县固城乡姜营生产队(今属淮滨县外贸集团公司固城姜营农场),有几百亩地。东侧不远处是栏杆街道藕塘村。







中财响应党的号召,集体迁徙到河南省淮滨县,在这个淮河边上的贫困地区安营扎寨,继续着一所大学政治性的运转,而不是教育性的运转。


在淮滨期间,财政部副部长兼中财校长陈如龙住在马集街道;中国所得税创始人、崔敬伯(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毕业)教授看守菜园;会计学家张焕彩副校长养猪;财政学家姜维壮(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毕业)教授挑粪、拉水、烧水,浇地、种菜;俞天一教授当上了司务长,管伙食。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的崔书香来淮滨干农活,经济学家刘光第(西南联大硕士毕业)带着7岁的女儿来了。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大家白天干活,晚上老师则带着学生们学习,虽然离开了学校,但大家对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淮滨马集公社的艰苦条件困扰着每个人,但中财师生坦然面对所有的坎坷,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这就是中财老师和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



上图,学生在淮滨绘制的校舍地图,可以从图画上看到有磨盘、宿舍、伙房、水井、篮球场,还有钓鱼的人。


1970年2月,财政部来电报说,1965级毕业生将进行分配,要求立即通知回了家的同学都赶回来参加毕业分配。此时,上级已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淮滨农场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1部队”接管,当时学生们也不知这支部队是干什么的,只听说是由国防部与冶金部共管。






(二)中财师生集中到县城
1970年6月至8月,中财学生集中到淮滨县城,其中大部分住在淮滨一中,一部分住在县城一所小学。




学生们回忆到:


闷热的淮滨
8月初的淮滨,天气热得吓人。淮滨县城紧挨淮河大堤,堤两岸田野一马平川,一丝风也没有,人就像捂在闷缸里,扇子扇的风是热风,从塘里打上来的水也是热水。白天汗流浃背,晚上到半夜还无法入睡,整天昏昏沉沉的。那蚊子的个儿挺大,数量也达到吓人的程度,挨住蚊帐的皮肤都免不了被它叮咬。我在写总结时,胳膊上的汗水不停地流到稿纸上,弄得总结材料都是皱皱巴巴的。记得66年9月底,北京晚上已很冷,晚上有的同学还披着被子参加大辩论会。可是当南下到桂林时却见到处青枝绿叶,红花盛开,当时觉得南方挺好。哪里想在豫南的8月初竟是如此之热,再往南还不知要热成啥呢!
··················································


搬到淮滨县城一所学校,我们住上下床。记得我住的靠窗户。7月份天很热啦,我们开着窗户,靠窗户有桌子,我们坐在床上围桌吃饭,有那么一次,我正要吃饭,突然从窗户外面伸出一只脏手,抓起我还没吃的两个馒头就跑了。后来在吃饭就往里边坐了。
··················································


水围淮滨县城
1970年六、七月份,我们到了淮滨县城待分配遇到了水灾。淮河的水本来水位不高,到县城后,有一天我和裴世清等几个同学曾经到城外河床去过,水流不大。几天后下起了大雨,加之上游来水大,水漫上了河堤坝,把县城围了起来,县城变成了一座孤岛,站在土墙上向外看一片汪洋,水天相连。此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从马集到住地郭集时,路两边不时看到土台周围挖壕沟的原因:防水。
··················································

上图,中财教职工在淮滨县委的合影


(三)学生开始毕业分配

1970年7月12日,全院师生在淮滨县城礼堂召开誓师大会,参会1965级大学生500人左右。第二炮兵驻中财军代表孙海波讲话,针对一些同学中存在的三争、三近、三轻、三重的活思想,以及如何搞好毕业分配,做了分析和说明,各连队代表讲话表决心。大家总结自己的表现后,开始毕业分配,大家表决心服从组织分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图,中财师生在淮滨县城的合影


学生离校前,1970年8月10日,学校在淮滨县城大礼堂召开了欢送毕业生大会,当地驻军首长、淮滨县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淮滨五七干校、马集公社负责人参加了大会。


驻中央财金学院军宣队和中央财金学院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在大会上讲了话,财政部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革委会副主任也讲了话。


1970年8月11日和13日,毕业生分两批离校时,驻院“军宣队”、院革委会及系分配小组负责同志同车专程送行270里,直至送毕业生上火车全部离开信阳。


研究日本语、朝鲜语的当代语言学家王立达(1943年北京大学毕业),1969年9月还在北京时,他曾给学生讲过这样的故事:
淮滨就是淮河之滨,其县治所在地叫乌龙集,传说早年淮河中有条小乌龙,在淮河两岸兴云布雨,搞得风调雨顺,百姓对其感恩戴德。突然一天,有一条大白龙来到这里,它驱走小乌龙,占据了淮河,却整天兴风作浪,导致旱涝频频,百姓苦不堪言。一天晚上,小乌龙托梦给百姓,说它第二天要和大白龙决斗,让百姓们帮它一把,并告了具体帮助的办法。第二天一早,百姓们云集在淮河边,只见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两条龙正在搏斗。当大白龙被赶下河时,百姓们立即按小乌龙的吩咐把准备好的石灰推向河中,河水立即沸腾起来,大白龙忍受不了沸水烫身,腾身向小乌龙反扑,小乌龙也被拉下沸水河中,两条龙打得天翻地覆。当大雨停止时,只见河面上漂起一白一黑两条龙的尸体。百姓们悲痛万分,专门为小乌龙立庙祭祀,此地也起名“乌龙集”。



1970年8月在淮滨县城举办完毕业典礼后,运载毕业生的车队驶离淮滨县城,前往信阳火车站,送学生前往祖国各地。留校的教职工、当地驻军、公社干部数百人也在马集(今淮滨县马集镇街道)刷标语、设饮水站、敲锣打鼓、夹道欢送。当汽车路过校部的驻地马集时,有学生远远看见王立达先生的身影也在人群中。学生向他招手,不知他看到学生没有,只见他把那顶烂帽子高高抛起,嘴里还喊着什么。这就是学生和老师的最后一面。




(四)中财撤离淮滨
1973年3月15日,学院接到了财政部党的核心小组就此前中财院的请示所作的的批示,同意中财院把淮滨马集干校的摊子撤回北京,并且指示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把善后工作处理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主题

9万

帖子

9762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7-10-20
沙发
发表于 2022-10-21 13:14:12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努力找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5266

帖子

1万

金币

10级:少将

Rank: 10Rank: 10Rank: 10

注册时间
2018-5-9
板凳
发表于 2022-10-21 14:08:57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万

帖子

1711

金币

11级:中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注册时间
2022-3-30
地板
发表于 2022-10-21 15:54:08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05

帖子

589

金币

6级:少校

Rank: 6Rank: 6

注册时间
2017-2-17
5
发表于 2022-10-21 17:03:52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信阳
非常喜欢拜读关于淮滨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05

帖子

589

金币

6级:少校

Rank: 6Rank: 6

注册时间
2017-2-17
6
发表于 2022-10-21 17:04:17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信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淮滨历史:住在淮滨一中的中央财经大学师生 - 灌水闲聊 - 淮滨论坛

淮滨论坛

查看: 596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滨历史:住在淮滨一中的中央财经大学师生

[复制链接]

533

主题

4470

帖子

3702

金币

10级:少将

Rank: 10Rank: 10Rank: 10

注册时间
2016-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1 13:10: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驻马店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52年8月年全国院系调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与中央财政学院,成立了中央财经学院。1960年1月演变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96年5月16日,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


(一)中财从北京南迁河南省淮滨县维持运转
1969年11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全院教职工及其家属和65级学生大搬家到河南省淮滨县马集公社农村(只有留守处部分人员看守学院财产未去。)中财来到淮滨县后,取消了部、处、系、室的建制,按军队建制建立了几个连队。
第一连队:由原财政系、政治教研室、教务处组成,按顺序遍为一、二、三排。驻马集公社街道南(今属淮滨农场马集〇二农场)。
第二连队:由原金融系、普通课教研室组成,按顺序遍为一、二排。驻马集公社郭集大队(今属淮滨林业局郭集林场)。
第三连队:由原会计系、政治部、总务处组成,按顺序遍为一、二、三排,驻扎淮滨县固城乡姜营生产队(今属淮滨县外贸集团公司固城姜营农场),有几百亩地。东侧不远处是栏杆街道藕塘村。







中财响应党的号召,集体迁徙到河南省淮滨县,在这个淮河边上的贫困地区安营扎寨,继续着一所大学政治性的运转,而不是教育性的运转。


在淮滨期间,财政部副部长兼中财校长陈如龙住在马集街道;中国所得税创始人、崔敬伯(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毕业)教授看守菜园;会计学家张焕彩副校长养猪;财政学家姜维壮(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毕业)教授挑粪、拉水、烧水,浇地、种菜;俞天一教授当上了司务长,管伙食。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的崔书香来淮滨干农活,经济学家刘光第(西南联大硕士毕业)带着7岁的女儿来了。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大家白天干活,晚上老师则带着学生们学习,虽然离开了学校,但大家对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淮滨马集公社的艰苦条件困扰着每个人,但中财师生坦然面对所有的坎坷,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这就是中财老师和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



上图,学生在淮滨绘制的校舍地图,可以从图画上看到有磨盘、宿舍、伙房、水井、篮球场,还有钓鱼的人。


1970年2月,财政部来电报说,1965级毕业生将进行分配,要求立即通知回了家的同学都赶回来参加毕业分配。此时,上级已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淮滨农场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1部队”接管,当时学生们也不知这支部队是干什么的,只听说是由国防部与冶金部共管。






(二)中财师生集中到县城
1970年6月至8月,中财学生集中到淮滨县城,其中大部分住在淮滨一中,一部分住在县城一所小学。




学生们回忆到:


闷热的淮滨
8月初的淮滨,天气热得吓人。淮滨县城紧挨淮河大堤,堤两岸田野一马平川,一丝风也没有,人就像捂在闷缸里,扇子扇的风是热风,从塘里打上来的水也是热水。白天汗流浃背,晚上到半夜还无法入睡,整天昏昏沉沉的。那蚊子的个儿挺大,数量也达到吓人的程度,挨住蚊帐的皮肤都免不了被它叮咬。我在写总结时,胳膊上的汗水不停地流到稿纸上,弄得总结材料都是皱皱巴巴的。记得66年9月底,北京晚上已很冷,晚上有的同学还披着被子参加大辩论会。可是当南下到桂林时却见到处青枝绿叶,红花盛开,当时觉得南方挺好。哪里想在豫南的8月初竟是如此之热,再往南还不知要热成啥呢!
··················································


搬到淮滨县城一所学校,我们住上下床。记得我住的靠窗户。7月份天很热啦,我们开着窗户,靠窗户有桌子,我们坐在床上围桌吃饭,有那么一次,我正要吃饭,突然从窗户外面伸出一只脏手,抓起我还没吃的两个馒头就跑了。后来在吃饭就往里边坐了。
··················································


水围淮滨县城
1970年六、七月份,我们到了淮滨县城待分配遇到了水灾。淮河的水本来水位不高,到县城后,有一天我和裴世清等几个同学曾经到城外河床去过,水流不大。几天后下起了大雨,加之上游来水大,水漫上了河堤坝,把县城围了起来,县城变成了一座孤岛,站在土墙上向外看一片汪洋,水天相连。此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从马集到住地郭集时,路两边不时看到土台周围挖壕沟的原因:防水。
··················································

上图,中财教职工在淮滨县委的合影


(三)学生开始毕业分配

1970年7月12日,全院师生在淮滨县城礼堂召开誓师大会,参会1965级大学生500人左右。第二炮兵驻中财军代表孙海波讲话,针对一些同学中存在的三争、三近、三轻、三重的活思想,以及如何搞好毕业分配,做了分析和说明,各连队代表讲话表决心。大家总结自己的表现后,开始毕业分配,大家表决心服从组织分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图,中财师生在淮滨县城的合影


学生离校前,1970年8月10日,学校在淮滨县城大礼堂召开了欢送毕业生大会,当地驻军首长、淮滨县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淮滨五七干校、马集公社负责人参加了大会。


驻中央财金学院军宣队和中央财金学院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在大会上讲了话,财政部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革委会副主任也讲了话。


1970年8月11日和13日,毕业生分两批离校时,驻院“军宣队”、院革委会及系分配小组负责同志同车专程送行270里,直至送毕业生上火车全部离开信阳。


研究日本语、朝鲜语的当代语言学家王立达(1943年北京大学毕业),1969年9月还在北京时,他曾给学生讲过这样的故事:
淮滨就是淮河之滨,其县治所在地叫乌龙集,传说早年淮河中有条小乌龙,在淮河两岸兴云布雨,搞得风调雨顺,百姓对其感恩戴德。突然一天,有一条大白龙来到这里,它驱走小乌龙,占据了淮河,却整天兴风作浪,导致旱涝频频,百姓苦不堪言。一天晚上,小乌龙托梦给百姓,说它第二天要和大白龙决斗,让百姓们帮它一把,并告了具体帮助的办法。第二天一早,百姓们云集在淮河边,只见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两条龙正在搏斗。当大白龙被赶下河时,百姓们立即按小乌龙的吩咐把准备好的石灰推向河中,河水立即沸腾起来,大白龙忍受不了沸水烫身,腾身向小乌龙反扑,小乌龙也被拉下沸水河中,两条龙打得天翻地覆。当大雨停止时,只见河面上漂起一白一黑两条龙的尸体。百姓们悲痛万分,专门为小乌龙立庙祭祀,此地也起名“乌龙集”。



1970年8月在淮滨县城举办完毕业典礼后,运载毕业生的车队驶离淮滨县城,前往信阳火车站,送学生前往祖国各地。留校的教职工、当地驻军、公社干部数百人也在马集(今淮滨县马集镇街道)刷标语、设饮水站、敲锣打鼓、夹道欢送。当汽车路过校部的驻地马集时,有学生远远看见王立达先生的身影也在人群中。学生向他招手,不知他看到学生没有,只见他把那顶烂帽子高高抛起,嘴里还喊着什么。这就是学生和老师的最后一面。




(四)中财撤离淮滨
1973年3月15日,学院接到了财政部党的核心小组就此前中财院的请示所作的的批示,同意中财院把淮滨马集干校的摊子撤回北京,并且指示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把善后工作处理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主题

9万

帖子

9762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7-10-20
沙发
发表于 2022-10-21 13:14:12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努力找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5266

帖子

1万

金币

10级:少将

Rank: 10Rank: 10Rank: 10

注册时间
2018-5-9
板凳
发表于 2022-10-21 14:08:57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万

帖子

1711

金币

11级:中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注册时间
2022-3-30
地板
发表于 2022-10-21 15:54:08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05

帖子

589

金币

6级:少校

Rank: 6Rank: 6

注册时间
2017-2-17
5
发表于 2022-10-21 17:03:52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信阳
非常喜欢拜读关于淮滨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05

帖子

589

金币

6级:少校

Rank: 6Rank: 6

注册时间
2017-2-17
6
发表于 2022-10-21 17:04:17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信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