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82
- 精华
- 0
- 积分
- 672
- 马克
- 3530
- 金币
- 709
- 在线时间
- 281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11-26
- 最后登录
- 2025-4-2
7级:中校
  
- 注册时间
- 2007-11-26
|
9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8 13:2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哦,在网上找到了,如下:
古老的信阳安静地栖息在大别山的北麓,淮河水的岸边。这是一片本该和谐、安祥、静谧的土地,然而,由于她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都要经历血与火的锻造,经受战争的洗礼……
前不久,常登贤山的人会发现,在这个郁郁葱葱的小山上,突然立起了一块碑——一块抗日战争信阳战场旧址纪念碑!更让人讶异的是,这块碑不是政府部门树立的,而是由一位今年已是84岁高龄的名叫蔡静远的市民个人出资立起来的!
贤山,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小山,竟也残存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记忆么?
出于职业敏感,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找到了蔡静远老人的家。
蔡静远老人出生于1922年12月份,是土生土长的贤山人。1938年10月的一天,还是少年的他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烈的“贤山拼搏战”,一场发生在中国国 民 党第五战区第一军78师468团第三营的壮士们与日寇第二军第10师团之间的激烈战斗——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攻占信阳时惟一的一场战斗!
“当时,国 民 党军队在信阳驻扎着大量的部队,有第55军、68军、77军及保安部队,占领着城内外所有的高地,挖战壕,修碉堡,大有与日寇决一死战的气势。但日寇还没到来,自10月上旬开始,国 民 党部队就闻讯望风而逃,信阳城只留下老百姓和少量的抗日将士……”
回忆使蔡老又回到68年前的那个中秋的前夜。尽管炮火之声隐隐传来,信阳城内的老百姓仍然在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做着准备。这毕竟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尤其在这战乱的年代,老百姓更盼望着节日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好运。但是,一声巨响彻底粉碎了人们善良的愿望:日本鬼子炸掉了东双河的铁桥,从南部突然包围了信阳城!此时,驻守信阳城的国 民 党部队基本已逃遁一空!
“但是,国 民 党军队中也有爱国将士。”说到这里,蔡老的神情甚是激动:“驻守在信阳西郊贤山北边长冲口的国 民 党第一军78师468团3营的将士们,在营长洪守慈的率领下,不仅没有逃跑,而是加紧修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打的真惨啊!”至今回想起那惨烈的一战,蔡静远老人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10月11日深夜,敌人的一个先头部队被我军全歼,第二天凌晨,敌军主力便向贤山发动了疯狂的反扑!一次,再次,三次……敌人的进攻都被我英勇的将士们打退了,他们恼羞成怒,调来炮兵联队,像耕地一样一排一排地向贤山发射山炮,把贤山飘带岭以西的两个山头整整剥掉了一层!”
蔡老颤抖的手势伴着他颤抖的声音,仿佛把我们也带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战场。“这时,敌人的大部队已逼近信阳,国军78师师长刘定祺带着部队仓惶逃遁,只有468团3营的将士还在坚守阵地,直到弹尽粮绝!他们便与攻上山头的敌人展开肉搏战,最后,全营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当时担任468团团长的李日基在回忆中说:“……是役,第三营排连长伤亡殆尽,士兵伤亡200多人……”
因为曾经亲眼睹了这场惨烈的战斗,蔡静远老人一生都沉浸其中难以忘怀。他说,战斗结束后,他们上山砍柴,只见满山都是尸体,也没有人打扫战场,其情其景,惨不忍睹!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蔡老就一直为他两个愿望而奔波:一是在贤山立一个纪念碑,以纪念这场在信阳城惟一的一次抗日战斗;一是在浉河南岸立一个“万人坑”碑,以志不忘日寇侵占信阳时犯下的累累罪行。可是,尽管他多方奔走,四处求人,费尽周折,这两个愿望一直都没能实现。考虑到年岁已高,去日不多,他毅然决定自己出资,为这些抗日英雄们的英魂找一处安息之地,为子孙后代们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找一个凭吊之地。于是,他在去年冬天找人刻了这块“抗日战争信阳战场旧址”纪念碑,并在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纪念日前夕,在一些热心人的帮助下,将碑立于贤山之巅。
说起立碑的坎坷经历,蔡老并不激动,反而有些平静。他说:我也理解这些政府部门,但是,我们毕竟要有一种形式来记住那段历史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