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2963
- 精华
- 53
- 积分
- 570
- 马克
- 2759
- 金币
- 1637
- 在线时间
- 5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9-11
- 最后登录
- 2017-6-15
7级:中校
  
- 注册时间
- 2016-9-11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虽然现在通讯高科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是很近了,可是,我偶然间,还是很怀念那些书信的时代。因为,这里有你始终无法忘怀的情节。
家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没有考究过,不过,对家书的盼望,我们的祖先倒是有过一些诗句的。
特别是在那个书信的时代,对于那些在外的游子,就更加是盼着能看到一封书信了。一句“长跪读素书”的句子,就深刻的表达了游子对家书的感情。
记得一九七六年,是我当兵在外的日子。我当兵的地方,是个深山沟,出门看到的就是山。没到了晚上,看到天空上稀落的星星,想家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由于交通不方便,来回的书信传递,要好几天的时间。
晚上开过班务会之后,战士们就趴在床上写家信。第二天,把信给连部的通信员,他会走出很远到一个镇子上送出去。
这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等不了两天,我们就会跑到连部去打探,自己的家书来了没有,如果没有,内心就会有深深的失落感。真可谓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看到信的结尾有父母或者是兄弟姐妹的落款,往往,一股泪水就会很自然的在眼眶里转动。家人的相貌音容会在眼前浮动。那里,有家人熟悉的气息。
七九年,我写过一份特殊的家信。
说是家信,倒不如说是遗书。那年,边界的紧张气氛也同样感染到了我们的部队。
接到了一级战备后,我们的书信来往就停止了。
一天晚上,连指导员召开了全体战士大会。我们战士们其实心里也很清楚,这是要做战前的动员大会。我们都在心里猜测,恐怕是要上前线了。会上,指导员在最后告诉我们,现在回去后,每个人写上一份家信,交给连队的通信员,由他保存。连长最后强调,这是一份很特殊的家信。也可以说,是自己的遗书。这封信,只有在战后才能交给自己的家人。如果战死了,就作为遗书了。
那时候,我们内心没有一点悲伤感,只有热血在心里彭拜。
那时候,家里的信来了,都需要经过连部长官的检查才会最后交到我们手里。
一天,通信员将一封信交给我,对我说,信连队已经看过了。你保存好吧。
信,是父亲写给我的。
父亲是个老军人。戎马一生了。在信里面,父亲交代我,云南前线正在打仗,估计你们部队也会上前线去-------作为军人的儿子,父亲是希望我能报效祖国的。父亲让我放心的去,他告诉我,说如果我在前线战死了,有我的姊妹们照顾父老二人。父亲告诉我,不能想家,更不能当逃兵。如果我贪生怕死,不要说部队了,就他这个老军人都不会放过我。父亲最后对我说,如果我真的牺牲了在了战场上,他这个白发人会给我这个黑发人烧纸的。
那天,看的我两行泪水从眼里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我是高兴,有这样的父亲我感到了骄傲。我也在内心里告诉我的父亲,你会为儿子骄傲的。
那时候,真的是“大漠孤烟直”,“数行家信抵千金。”啊。
后来,我在几年后退伍会了地方上。
在我恋爱时候,又和对象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书信往来。至今,那些信件我还保存着,以作为我们缘分的见证。一天,妻子又翻出来了那些信件,问我,这些信还在?烧了吧,不然让儿子看到了多不好意思。
我对妻子说,不烧。留着它。你以后想看还能看看。如果烧了,你想看都没有了。
我只想告诉她,我们会相濡以沫,而不会相忘于江湖的。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了。即便是你写好了一封信,恐怕都没有地方投递出去了。我只能在心里怀念那些过去了的时代。作为永久的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