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598
- 精华
- 0
- 积分
- 897
- 马克
- 9528
- 金币
- 1391
- 在线时间
- 318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2-16
- 最后登录
- 2017-12-16
7级:中校
  
- 注册时间
- 2013-2-16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别拿官话不当话说
人民日报曾征集读者最反感的官话套话,结果“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被推荐居首,另有“积极、及时、立即、确保”获高票当选。其实这些话都是好话,时下却没人乐意听,更乏有人信。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甫一启动,又有人指责是撇官腔官调。
同样的话,看出自谁的口,官员讲出来就被当作官话。前不久,看到坛友义乌玩具批发跟帖表态:“我代表县委、政府感谢大家的支持。”没人当作官话,多半当成调侃。若是官员讲的,肯定打入官话行列。生活并不都是严肃的。这话能带来会意的微笑。
官话之所以成官话,是讲了没兑现的缘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听说指责诸葛亮讲官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标准官话,老百姓讲它作什么?却不作为官话对待,而是奉为真理。
真正的官话绝对是好话。落实了,就变成实话;没落实,才是官话。官话讲了总比不讲好。民众对官话可以督促落实,不践言就批评,批到位了自然落实。民众有义务推动官话转化为实话。连官话也不讲的官员,还真让人摸不透。到底干不干事,能否造福一方,叫人心里没底。
我二大爷当过生产队长,官阶相当于今天的村民组长,那会儿经常给社员开会:“都得出工,谁不出工,扣他两天工分。”现在品来,是十足的官话。恐怕不讲也过不去。
汉刘邦初坐龙庭,席地论朝政,给部下拍肩膀,弄得难以行政。后来高人献策,大兴礼制以维体统。朝堂上开始说官话了,汉祚振而垂久。看来,官员不讲官话还真不行。
只要存在领导与群众、官员与百姓,官话就不可能不讲,这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发生的。与其灭不掉,不如正确对待。一味反官话,若非别有用心,则是理论上的幼稚,至少在认识上模糊。
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一类的话,毫无疑问是官话。经常挂嘴边是因为做的还不够,老百姓不满意。如果官员都能够按要求自觉做到位,这类话的使命就完成了,肯定会消亡。那时再想听,也没人说了。
官话本身没啥错,错在讲的人白说哄人,久而久之,人人厌烦。口中说的为民,实则行的官僚主义;到处强调务实,做派却是形式主义;台上侃侃讲清廉,生活中却极尽享乐和奢靡。官话的名声就是这样被败坏的。要为官话正名,须做到言出必行毫不含糊。做不到的不瞎说,或等能做到时再说。
有另一种现象更值得玩味,想守住某一点利益,或其利益受到冲犯,甚或为谋得不正当利益,又没道理可讲,于是将你的话打入官话行列,大加斥之,实为自保。以反官话为名而行“四风”之实的角色,有可能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粉墨登场。这倒是值得十分警惕的。
说话不算数或糊弄群众归根结底是个作风问题,转变作风不妨从兑现官话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