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2963
- 精华
- 53
- 积分
- 570
- 马克
- 2759
- 金币
- 1637
- 在线时间
- 5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9-11
- 最后登录
- 2017-6-15
7级:中校
  
- 注册时间
- 2016-9-11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看了我的朋友在QQ空间里发的图片,《运河的景色》,我倒是想起了文革前的一些事来了。
一九六五年的九月,我随父亲从云南某个山地来到了中原的某个城市。
首先让我知道的是这座城市的隔开了城市的一条河。我直到现在还是知道我最初看到的那条河是卫河,是不是它还有另一条分支,我可就不知道了。对我来说,它叫什么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因为,重要的是我曾经在长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又和一条河有了缘分。而且,它将伴着我最后走完人生。
命运注定了我和这条河分不开。
转眼,竟然五十多年过去。
在别人的眼里,我已是一个花甲的老者。可是,我自我感觉没有那么老,之所以感觉不老,是因为我的记忆还在几十年前的那些场景中。仿佛,我才从昨天走过来一样,很多的往事都历历在目,随手就可以拾起一件往事,因为那些都是自己的年轮咀嚼过了的。
岁月已经将那些往事丢弃在了河水的泡沫里,好像是昙花一现似的永远不再来。是的,我也很想追随着阳光去追寻早就已经消散了的东西,我甚至嗅到了水蒸气的气息,那股气息,仿佛又是来自那遥远的故乡。
这让我想起了周作人写的一篇散文(故乡)。
也许,我对故乡的理解和他老先生的理解有差别,不过,他说的对的地方既是,我对曾经居住过的方位是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去了。
我想,我还是用那个我熟悉的名称吧“卫河”。因为,我的血脉已经融入到了那条河的水里了。这是我一生当中的一个缘分,即便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结,我也和这条河分不开。生命也像这条河那样的,静静的向前流淌着。
我仿佛也看到了在几千年前的一个黄昏的傍晚,一个留着长湖子的耄耋老人孤独的站在河岸边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个哲学的声音告诉我一条真理,人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我对此,也始终是耿耿于怀。我不想沉浸在理性的分析的逻辑里,我像看到的是那条河给我带来的审美视觉。我的内心能更加的感受到愉悦。
我会抚摸着岸边长枝飘逸的柳树,树枝的年轮里同样有我的记忆。
耳边,会想起已经锈迹斑斑的声响,那是用柳枝做成的柳哨。童年的那些音响搅拌着我周围的空气,那时候,我便不再寂寞了。因为我用我童年的趣事勾勒出未来的梦想。我至今还是觉得那些是很值得我追忆的,它构成了我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每当我站在河岸上望着那墨绿色的河水,一些影子便和它们重叠在了一起。
似乎有一层雾在我的眼前弥漫开,我总是想着怎么能透过这层雾看到那些早就已经消失殆尽的时间。在时间的政治里,我竟可能的用生命的伦理解读着时间,我需要化解的是生命对时间的恐惧,我们始终面对的是向死而生。
正如史铁生说的那样,那是灵魂的事。那些灵魂之外的事,是早晚都要来临的。因此,我们不必要过早的考虑。那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生活的意义了。
或许,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有雾的早晨或者是夕阳西下的一个傍晚。
就像是一个传说了,它渐行渐远,却又让我清晰可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