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4425
- 精华
- 37
- 积分
- 2864
- 马克
- 22875
- 金币
- 3375
- 在线时间
- 758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9-9
- 最后登录
- 2018-7-3
9级:准将
- 注册时间
- 2013-9-9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读《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每每读起诸葛亮的《出师表》,我的内心就会升腾起景仰、肃然之情。一位羽扇纶巾,儒雅恂恂,忧心国事的一代名相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这是一位心系蜀汉、帷幄绸缪、身负遗命、北定中原的蜀汉丞相。眼望着蜀汉地僻民弱,国力日下;眼望着魏、吴雄踞沃土良田,国力日盛;眼望着自己完成先帝遗志宏愿的困难越来越大;眼看着后主刘禅昏弱,不思进取,……。他怎能不心急如焚,忧心忡忡呢?好在先帝德厚,靠着生前遗下的德泽资源,使蜀国还积蓄着一股旺盛的人气来支撑蜀国的发展,使蜀汉在艰难中生存。以先帝遗德遗志来警示、激励刘禅是诸葛亮唯一能用的办法,难怪诸葛亮在《出师表》不厌其烦地十三次提到先帝。这种内心的忧虑、焦急、无奈和期待有谁能呢?刘禅能吗?每每读到此处,我不禁也为诸葛亮的忧虑、焦急、无奈而揪心、伤感!
靠什么来治理和发展蜀国呢?唯有君王振作,臣民才能振奋;唯有法纪严明,赏罚分明,上下才能齐心;唯有知人善任,任用贤能,才能贤尽其能,士尽其勇。出师北伐的诸葛亮走得是那么的不放心呀!“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临行前的反复叮咛。可叹,置身于千里之外,辛劳于万马军营,还要为国中的事情牵挂担心!这份牵挂担心有谁能懂呢?刘禅能吗?每每读到此处,我为这样的一位俊才贤良的用心而痛心。
好一位三顾茅庐屈身的刘备,就是这区区的三顾之恩让这位隐居隆中的卧龙为他献出了54年的身心。“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他把将要倾倒的大厦支撑,是他巧运计谋,实现未出茅庐天下三分的设定。
身负先帝遗命,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自己的人生己任。一代绝顶聪明的人儿背负着逆天而行的使命和天抗争,就是为了报答先帝那临终的托孤之情;就是为了托孤之情,一个绝代的英才为那“扶不起的阿斗”把心血耗尽而殒命军营!有人讪笑诸葛亮的愚蠢,有人苛责诸葛亮的巨细躬亲!而我却恰恰为此而赞叹、感动:赞叹他是一个可以托付、勇担责任的人;感动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在信誓旦旦做“人民公仆”的当今官员中,有谁能做到毕身精力谋国而节俭一生呢?没有!只有诸葛亮做到了以800株桑树,15顷土地的财产清单昭示一介宰相的清贫!
一篇《出师表》把朝内朝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清清楚楚,职能责任都划分得分分明明。“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这位不放心的相父呀,是想用自己的眼泪来洗涤刘禅那昏聩的眼睛。
可惜不能,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情,只能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颂。有人说“读此文不落泪者此人必奸”,我不敢苟同。但我知道,每每读起此文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会有一阵酸痛升腾:我为一代人臣的风范而感动,我为“鞠躬后瘁,死而后已”的结局而伤心。
“诸葛亮是我们心中的神”,历代王朝把他供奉,目的是用诸葛亮的人格力量感召出仕为官的人们。今天,一些自以为很有才德的人总喜欢把已经奉为古代圣贤的人从神坛上拉下,说尽今天的理由把圣贤还原为凡人,这是多大有益的事情呢?。我不知道,当你把远古的一个个圣贤都还原为凡人的时候,青年一代心中的神坛还能供奉哪些神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