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5219
- 精华
- 41
- 积分
- 1438
- 马克
- 9563
- 金币
- 3004
- 在线时间
- 645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9-27
- 最后登录
- 2020-7-6
8级:上校
- 注册时间
- 2013-9-27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少时故事之五:“玩”
人似乎都爱玩,尤其是小孩,玩好像是天经地义的。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过去孩子的玩得多,玩的内容和形式也多,但好像成了尘封的历史,无法复制再现了。
两三岁开始玩捉迷藏,五六岁开始玩滚铁环、跳圈、打溜子(玻璃球)、拍“四角”、“叨鸡(斗鸡)”、跳“龙门”,再大些就玩“摇火把”、摔跤,而女孩子多玩“拾小子”“跳瓦片”“跳绳”等。其中拍四角、斗鸡、跳“龙门”“摇火把”、摔跤等玩得较多,所以至今还记得。
拍“四角”,也称拍“拍子”。“四角”,由两张纸折叠而成的方形纸拍,一面没有折印称之为“光”,一面有对角线折印的称之为“麻”。叠拍子根据纸张的大小厚薄,可大可小,可厚可薄。拍“四角”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多人进行。一对一就是你出一个,可随便扔在地上,也可有意放好,不过规矩一旦订好都得按照去做。然后另一个就用手中的纸拍去拍,把“光”拍转为“麻”,或把“光”拍转为“麻”,就把纸拍赢归自己了。多人拍就是在地上画个圈,每个人兑出相等数量的纸拍,放入圈内,然后大家按次序分别拍,比如你一次能从圈内拍出一个还可以接着拍,拍不出来就停,让别人拍,拍完再兑。自家的一个小叔叔学山很会玩这个,也有办法:一是用袖子带风助力,很容易把拍子拍转或拍出圈外;二是他常穿带大襟的袄子或褂子,大襟不扣扣子,用力拍时可带风助力。因此他每次都战果辉煌,赢的纸拍放入箱里坛里,很以为自豪。
“叨鸡”,可一对一玩,也可多人玩。参加者一只腿着地,一只腿蜷着,着地的腿负责运动,蜷着的腿负责防卫和攻击,蜷着的腿着地为败。玩耍时凭体力和技巧,力气大的一用力就可以把力气小的抵倒。如果你灵活机动,看到人家要攻击你,可以迅速地运动到他的后方实施攻击,往往也可以以弱胜强。“叨鸡”主要凭耐力凭有劲,有时为了迅速击倒对方也可以“炸鸡”,即用蜷着的一条腿踢对方,踢倒为败。不过“炸鸡”危险较大,搞不好容易踢坏人。
下地挖菜,割草,拾柴,几个男孩聚在一起,就玩“跳龙门”。先抽签或抓阄,抽到签或抓到阄就被定作“龙门”。做“龙门”的坐在地上,伸出一条腿,几个小伙伴鱼贯而过。再伸出一只胳膊,手指搭在脚尖,比一条腿高了一些,小伙伴们又依次而过。过完,做“龙门”的又伸出一只胳膊,手指搭在先一只胳膊的手指上,“龙门”又高出一截,伙伴们再跳,有个子小腿儿短的跳起来就有些困难。这一轮跳完,“龙门”盘腿大坐,小伙伴再跳。跳完,“龙门”弯腰弓背,高度已经很高了,小伙伴们一个一个需跑远,借助惯性,方可艰难地跳过。这一轮若还能过,“龙门”就站立起来被跳,这已是“龙门”最高的高度了,若能通过,还要被新一轮重跳。不过,一般情况下,很难跳到这个程度,一般跳到“坐立”或“弓背”,就会有人跳不过,被淘汰成为新的“龙门”。这样一个或一轮的跳下去,既锻炼了体力,又增加了快乐,好不有趣。也有较调皮的小孩,看见有同伴坐着,以“跳龙门”的跳法跳过去,称之曰“掐臊”(腿或腿裆跳过人头),好说话老实者一笑了之,或以后伺机再还你个“掐臊”。倘遇着不依不饶的“刺头”,就会“骂架”或“打架”,因“掐臊”而打斗起来在小伙伴中也不少见。
人多的夜晚也玩“抵牤牛”。“抵牤牛”一般的六个人以上,分两边对阵,一边三人;一人在前作牛头,一人在后掌舵,中间一人的两脚被做牛头的人扛在两肩做牛腰,后面的人扛住中间人的头,再搂住他的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战斗集体。双方准备就绪,一声号令,互相用力抵去,在场的双方较力气的大小,较坚持的耐力,较灵活的技巧,僵持,鏖战,呐喊,助威,尘土飞扬,热火朝天,真杀个昏天黑地,直至有一方被抵到或叫饶投降方才停战。稍作休整,组合,再进行下一场攻防战。战斗持续长了会引来许多大人小孩观战,也会有多个战斗小组参战,场内的激烈战斗,用力用智,剑拔弩张,好不紧张;场外的尖声叫嚣,拍手称赞,埋怨诋毁,好不热闹。
八月十五和年关及元宵节,小伙伴们在一起,还玩“摇火把”。用过的笤帚头子,刷把头子晒干,一端拴上绳子,一端蘸上煤油,点上火,就摇了起来。迎风,用力摇,越摇火越旺,甚至窜出火来。大人们是不让在家门口“摇火把”的,因此“摇火把”要跑到野地里去,免得引起火灾。有月或无月的夜晚,三五几个或十个八个小伙伴,每人各执一只火把,拉开距离,点上火,就呼啦啦摇了起来,远远观去,似银色出洞,如火龙飞舞,煞是壮观,阵势大的时候,能照亮半拉天,白昼一般。小伙伴们尽情地摇着,直至笤帚头或刷把头燃尽烧绝,才兴尽而归。要是在八月十五前后“摇火把”,摇玩之后,会有人怂恿去地里“摸秋”(在夜晚拔花生、扒红薯、掰玉米,摘柿子、枣子、石榴等活动,不认为是偷),趁着月黑天高,摸些花生红薯,摘些青瓜梨枣,吃吃玩玩,好不快活有趣。
摔跤也是一种玩。一群男孩子在一起割草,拾柴,闲暇之余,大小差不多的就摔起跤来。青草地上,麦秸茬拔掉的空地,河滩沙地都是摔跤的好场所,要是在打谷场的柴草上摔则更好,免得摔疼摔坏。摔跤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插花搂”,即两人事先互相插花搂住再摔,这是凭劲头,凭耐力,基本上是较劲的摔法;一种是“抢腰”,就是两人散开,互相伺机进攻,或搂腰,或夹头,或搬腿,比摔法较灵活,类似于散打,这比的是灵活机动,凭的是占取先机,方法得当是可以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还可以是大的“撂”(故意让的意思)小的“后腰”,“撂”搬腿,以平衡实力的大小强弱。摔跤也举行比赛,在一个庄台的南头和北头之间进行。我那时北头队的选手,和南头队的一个选手比赛时是采取“插花搂”的方法进行的,三局两胜,本来是可以获胜的,但因脚下不慎打滑,被对方摔倒而败北。
时代社会的进步,孩子玩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玩法几乎都绝迹了,代之而来的是学习,考试,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不少孩子的眼睛近视了,而且度数越来越高;不少孩子肥胖了,而且越来越胖;不少孩子背驼了,而且越来越驼。当年我们那样疯狂得玩,也不见得多笨,学习也不见得多差,却眼好不胖背又直;现在的小孩没玩多少,似乎整天搞学习,也不见得多聪明,学习也不见得多好,反而身体素质越来越下降了。素质教育提得天响,而实际上学校、家庭都在搞什么教育呢?社会又在认可什么呢?真费思量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