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27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155

主题

570

帖子

1637

金币

7级:中校

Rank: 7Rank: 7Rank: 7

注册时间
2016-9-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帝之死不意味着人的出现而意味着认的消亡,人和上帝有着奇特的亲缘关系,他们是双生兄弟同时又彼此为父子,上帝死了,人不可能不同时消亡,而只有丑陋的侏儒留在世上。”这是福柯在《人死了吗》的一文中的一段话。

  这里留给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上帝死了”人不可能不同时消亡?尼采当年宣称“上帝死了”是不是也在叙说人的消亡?尼采是不是以“超人”与“强力意志”来表示意义上的人消亡而另外一位人的诞生?
  尼采终结了柏拉图形而上学本体的存在论,他的超前意识就在于 他的现代主义:人只能生活在世俗中,神性的东西将被人的欲望生活所抛弃。据说尼采要重估一切价值,在现代与传统中他做出了决裂。不过我从他的论著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达尔文主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自由的,欲望生命紧张的人。
  强加到别人头上的价值言说实质上是一种极不平等的状态。
福柯在的”上帝死了,人不能不同时消亡,而只有丑陋的侏儒留在世上。”第一,上帝作为人的神性的想象是人为了拯救世人的罪恶作为一种符号化的存在,在神性的领域,上帝支撑着善的脆弱,人生活在神圣中灵魂得到安慰,既然上帝死了基督的灵魂还能找到安身立命的场地吗?人的个体生命感受也将落于世俗中。第二:个体生命体验中神性的感悟是关于存在的意义的价值言说,世界的无意义是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这些哲人心知肚明的事,但海德格尔不象叔本华那样悲观。
  此在的存在也是对死亡的体验,这是作为个体生命有限的叙事。
  因而意义就在与通过对无限的叙述追求而达到本体的超越。那么有限--无限的过程是不是就是我们人对存在的本体意义的生命经验?意义是一种快感转移,这个欲望之外的意义快感最终由天堂落到了地上,人实实在在成了本原的人。
  人在现代中迷失了自我,妄想超越“镜像”的自我追求。现代人生活在神圣与世俗这样两个世界里,总的说来现代意识都是世俗意识,“显圣物”退化成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而遮饰了人们对于崇高的向往。原意义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成为一种理性追求这种消费主义的理性主义使人们彻底变成了利己主义的狂想。
  早在六十年代迟田大佐与尤伊古就在《黑暗中寻求黎明》一书中叙述了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危机,越是现代化人的本性欲望越是向着世俗的方向走去而抛弃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信仰。
  人作为神性死亡,而作为世俗的人却活着,“只有丑陋的侏儒留在世上。”那么存在的存在者由于这个此在的有限并无意义可言,怎么才能在存在中挖掘出存在的价值意义呢?
  刘小枫先生在《拯救与逍遥》中无不伤感地说:“神性的颂歌只有基督用血渎出的灵魂才唱得出来年,那是对爱的生命的颂歌,神性的哀歌是感领到背离自己的故乡而漂泊无依的人的灵魂才唱的出来的,那是对神性的爱的生命的哀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570

帖子

1637

金币

7级:中校

Rank: 7Rank: 7Rank: 7

注册时间
2016-9-1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1:31: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读卡夫卡的作品,只有静。
 这是我从读他的作品中得出的感想。
卡夫卡的小说,决不是象有些小说那样的以奇谲的故事让人看过就忘,它是冷酷的,是幻想和现实的重叠所发出的对现实的认识。用理性去读,才能读出他小说的意义。
 虚构与幻像正是卡夫卡作品的特点。
 从他诡异的形象思维里,我从那些变了形的形象中,总能读出现实里的诡异,这就是现实在人头脑中的再显,只不过它是以变形金刚似的卡通让我们看到了扭曲后的本质。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他的那些作品是不是真好说明了他内心的渴望和绝望呢?他渴望什么、又对什么绝望?当绝望的鼓点在内心世界里响着杂乱的频率的时候,内心世界又是多么的希望有另一支美好的旋律能唤起那种潜意识里的善。内心渴望的是一种理想,但这理想又被残酷的现实践踏了,让他无所事从的只有用眼睛去揭示外表下的真实。
 他这一揭示,竟发现了华丽裘袍下爬满了虱子。
 于是,他将这些虱子抖漏出来,让它们在太阳下暴晒,让这些吃人的虱子成为木乃伊。正象我们的鲁迅先生那班的用自己的血沾在比尖上去树写让人震撼的文字。卡夫卡不真是在用自己的绝望写着渴望的理想?
 这是一种呐喊。
 他在寻找自由的翅膀,他在向往着蓝天和白云。让他感到可怕的是,鸟飞出去了,竟有鸟笼子在外寻找这些自由的鸟。这就是他看到的可怕的现实。但自由伦理在社会的权力下被剥了皮时,那颗血淋淋的灵魂只能在痛苦中抽搐,因此,我们的卡夫卡是孤独的,是痛苦的。
 他却是清醒的、理性的。
 就象他的《变形记》《骑桶者》这一系列的作品那样让幻想跨越现实的边界,让我们的眼睛走进冷酷。让我们感受在皮袍下的寒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7万

帖子

135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板凳
发表于 2016-9-20 21:32: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哲学不是聪明之学,是头疼之学。
来自苹果手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