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539
- 精华
- 0
- 积分
- 338
- 马克
- 5424
- 金币
- 277
- 在线时间
- 55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6-25
- 最后登录
- 2023-1-23
6级:少校
![Rank: 6](template/sxp_newcity_02/img/star_level3.gif) ![Rank: 6](template/sxp_newcity_02/img/star_level2.gif)
- 注册时间
- 2008-6-25
|
28楼
![](template/sxp_newcity_02/img/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2 17:47: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回 寻找姚黄 的帖子
寻找姚黄:
通常,不会使文章产生歧义的错,我只当没有看见。 ![]()
坦率地说,俺对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之人颇为不齿!
若是真的“较真”了的话,也就《今日淮滨》这一篇文章的标题和正文中的“葵花籽、“瓜籽”的“籽”的用法都不妥当。如您而言,我也只当没看见了哈。
事实上,错了,就是错了。什么是大错?又怎样算是个小错呢?
好比方说,您有个年幼的孙子,要说“放了个屁”的时候他都会说成“放了个屁股……”而如果是“屁股疼”则每每说成“屁疼”,您觉得,这个算是什么?
孩子尚小,如此倒也纯真可爱。当然,您可以不去纠正。今天不是抬杠哈!您的那个孙子长大以后,假设哪天屁股上长了个疮,去跟医生说:“我的屁有疮。”而医生要给他打点滴,他想省点钱就跟医生商量打个“小针”算了,则说:“医生,还是打个屁针吧”。也许医生能够大致明白意思,而您看看,已经十几岁(或几十岁)的老大不小了一个人,这样的说话,还是“纯真可爱”吗?
这还只能算是“放大”了的特例。再比如说,为了打击文章里这种不良小贩的丑陋行径,工商、城管等职能部门去执法并“没收作案工具”时的说辞是“这瓜子因为有口水味,而不是质量合格的产品”,您觉得小贩会心服口服吗?我想,他一定会辩称,“这瓜子上不可能有口水”,对不对?再恰巧,这个小贩是个外地来的。他就此给您纠缠“这瓜子上怎么叫有‘哈喇子’味了”,作为一个地方的“官方”,您该如何自圆其说!
回头再看这篇文章,要说“不是严重问题”,的确,连文章所评议的事也还算不上芝麻绿豆大的事,对吧?记得二三十年前,我外婆还活着的那会,经常是手中的一颗瓜子仁都烂了一半,她也会掐掉烂了的部分把比米粒还小的另一半吃掉,反正也的确不会马上因此丧命。如此看来,那作者费劲巴拉地写此文章,挡人财路,又所为何来,何苦来着?
今天的人,你已经不甘于能有口吃的就行了,大多数人早就已经开始在吃饱之余对生活追求着吃好、吃精、吃出健康和品位,甚至于更高的精神享受了。
您说,这,是不是个(严重)问题?
你说,你也可以容忍它,就像容忍卖菜缺斤短两、容忍逛街随处小便、容忍上车争先插队、容忍执法不法吗?……这般点滴,是不是如出一辙!这种事端,其根本又从哪里“养成”?
在这样一个小年都过了,到处都在为新春佳节制造欢乐、洋溢祥和的时候,可能我发这篇帖子有些不合时宜。
但我想,只要你,你,你……还有你,有那么一点的追求,或者说对那个念兹在兹的故乡还有那么一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相信你一定做得更到位。这也就像,《今日淮滨》上此篇文章的作者便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丝“污垢”而秉笔直书,警醒“懵懂”之心,呼唤人性之光。
“瓜子”也好,“瓜籽”也罢,不是更严肃的著书立说,还真就没计较的必要了,反正你懂。这样看来,俺也是胡适之笔下的那种“差不多先生”啊!不用对比德国人,或者虎视眈眈着的日本人,就算对比淮滨(河南)周边较为发达的省区那些较有“极致”精神追求的人……
俺也时时深感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