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诗话立夏 别春雨夜合销魂,已是残红落满村。素色洗却侵上鬓,风声吹过不敲门。昏灯一点伤心境,瘦影几分穷骨痕。去岁生涯顺古俗,今朝物候寄诗魂。 1.初夏万物,充满生机。如刘禹锡的“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春天繁花已谢,果实坠于枝头,蝴蝶在花丛中流连,似在寻觅春天。如李世民的“阴阳深浅叶,晚夕重轻烟。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花叶在晚照中已有了层次,鸟声格外响亮,天空出现闪亮丝网,鱼儿在船边欢游,都体现初夏充满生机。 2.春夏之交,节候变化。如元稹的“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想要了解春夏之交的节候变化,当从农历四月里的立夏节开始。谁知道蚯蚓这时为何从土里钻出来,王瓜和茭白为何应时而生。蚕儿结茧用的草竹帘上的茧子已经成形,林鸟正在为哺育幼鸟而欢快地鸣叫。天上云朵形状就像奇峰般雄伟,慢慢飘移,所经之处下起雨。 3.春光易逝,感慨情怀。如宋代赵友直的“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暖阳下的田野,翠绿麦穗渐渐成熟,新雨过后,园林里黄透梅子散发阵阵果香。黄莺在枝头啼鸣,似对春的逝去愁怀千般,彩蝶在凋零花间流连像是幽怨未消。睡眼惺忪,独倚窗前,漫无目的地看着槐荫遮掩亭台。 4.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如司马光的“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此时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飞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太阳开放。风风雨雨,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花一样心向国家,对皇帝衷心不二。 5.寄情物外,安于终老。如陆游的“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那湖光山色美丽地方,就是放翁家。槐柳树阴浓浓,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白鹭翻飞,湖畔处处草长蛙鸣。新出竹笋早已成熟,美丽辛夷花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旧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诗人怡然自得,寄情物外。 6.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如杨万里的“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季节,梅酸蕉绿;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童戏柳花。这首诗淋漓尽致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喜爱之情。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从睡梦中被它叫醒?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 7.寄情于物,郁郁寡欢。如朱淑真的“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景象,也借景抒发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有静有动,静态中的清影和幽窗,动态中的竹摇和鸟噪,绘声绘色。后两句将前句中的烦躁情绪进一步深化,初夏时分,海棠花谢了,柳絮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了,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 8.立夏时节,画意盎然。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百鸟飞鸣,诗人只选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有色彩浓淡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画意盎然。 9.田园生活,有声有色。如范成大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农村景物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第三句写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末句蜓飞蝶舞,托村中寂静,以动衬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0.农村初夏,意趣横生。如范成大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白天出去耕田,夜晚回来搓麻绳,男女都挑起家庭重担。儿童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耕耘,(但)也依在桑树下学着大人耕耘的样子种瓜。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场景。诗人用清新笔调,细腻地描写了农村初夏的紧张劳动气氛,结句读来意趣横生,生活气息浓郁。 缤纷满山红杜鹃,蚯蚓出时生意满。辛勤劳作画中行,紧张农时金不换。初夏杨柳剪剪风,诗情画意赏不倦。梅子清风杏花落,骚人眼中诗意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