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1959
- 精华
- 0
- 积分
- 56
- 马克
- 468
- 金币
- 56
- 在线时间
- 16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2-14
- 最后登录
- 2015-9-23
3级:少尉
- 注册时间
- 2010-12-14
|
18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6 10:4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泰州
(熔金限铁)
日头偏西,李承带着人回来,禀告杨骁,胡家家眷不愿回村,仅带回杨骁家眷。杨骁心中隐约觉得胡四也不怎么稳妥了。偌大个村子,竟没什么可用之人,即便写个布告,也要亲自动手,不免有一些怅然。养兵修路都需要银子,但目前的情况再征收钱粮,肯定不妥。正在杨骁苦思冥想之际,外面有人来报:老爷,出事了!杨骁抬头一看,是赵三,问道:何事如此大惊小怪?
赵三说道:江武的旧部,嫌修路辛苦,都闹着要银子回家,不想干了。杨骁心头一紧,暗道: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可如何是好。赵三见他沉吟不语,上前一步说道:老爷,小人到有个办法,可救燃眉之急。杨骁斜眼扫了他一下:别迈关子,说吧。赵三说,王家广有田产,可分与他们一些,让他们有安家落户的感觉,如果他们要银子,王家充公的银子尚有5千两,至少可供他们半年之用。杨骁一摆手,说道:你说的有点道理,我再考虑考虑,你把秀才给我找来。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秀才来到王家府内。杨骁一看,秀才似乎没睡醒的样子,形容倦怠,说道:田兄午睡的时间着实不短啊!秀才勉强笑了笑:是了是了,近日偶感风寒,时常卧床。杨骁继续说:我这个里长不好当啊,江武的旧部修路才几天,就要钱要粮,寻衅滋事,你帮我出出主意。秀才听了这句话,总算把极度不安的心调整了过来,说道:杨兄谋略过人,肯定早有办法了,小弟就不献丑了。杨骁心想,我今天偏要你说句话不可,于是说道:我让他们修路一则是惩戒,二来是为村民着想,即便无需应付清军,此路修好,也可造福一方。难道田兄不能体恤一点民情,给出个主意吗?秀才无意给他出谋划策,但被将了一军,只能说道:那好吧,如无钱粮,可造交子,或能暂缓。
果然妙计,不错不错,来人啊,赵三应声进屋,杨骁吩咐道:去拿十两纹银来。不一会赵三拿来银子,杨骁放在秀才面前的书桌上,说道:田兄身体染恙,这些银子你且拿去,买些好东西滋补身体罢。秀才有心不要,但面子上又过不去,如果要了,又觉得跟做贼似地难受。偷眼看杨骁面带不悦,也罢,收下又能如何。当即将银子揣在怀里,起身告辞。
田秀才几句敷衍的话,却让杨骁眼前豁然开朗。真金白银如果发了饷,可就收不回来了。如以一信物代替金银,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杨骁命人取来纸笔,画了一幅草图,仔细端详一番,发现类似冥币,甚为不妥,又重画一张,改了财神上去,再看平添不少喜色,于是吩咐赵三,拿着草图去县城找最好的雕刻师雕版,用最好的纸张印制十万份,面额为一钱银子一份。
隔一天,教场又贴出布告,大意是里长体恤民生艰难,遂决定改革币制,发行万两纸银,收购村民手中金银,并以王家五千两现银和所有田产作为担保。教场中央还支起了大鼎,将王家所有金银分类熔炼,做成砖状,上面还有突出的两个字 封存。又过几日,纸银印好,并盖有杨骁的印信。开始接受村民兑换。
王家田产何止万金,村东三成土地均属王家。杨骁又承诺,凡持纸银购买王家田产,价格均折半。如此一来,有闲钱的村民纷纷拿银子兑换纸银,修路的江武旧部也开始接受纸银发饷,十万张纸银,半月用完。杨骁手中多了8千两银子,即派人熔成块状,封入库中。第二批面值1两银子的纸银已经开始安排印制。官道眼看就要完工,两边开始建造民居,工程越来越大,村民们看到了安居乐业的希望,商贩开始活跃。
这一日杨骁正在军营查阅士卒操练情况,有人来报,说李承在官道骑马,不慎撞了一个孩子,惊马踏毁官道旁的田地,遭到近百村民围观,不能脱身。杨骁心中生气,这好端端的,李承怎么闯祸了。那匹马原本是江武监军的坐骑,难得一见的塞外好马,若是被它撞了,那小孩估计凶多吉少。但转念一想,李承年轻气盛,可能一时失手,导致宝马撞了小孩。还是去看看再说吧。
官道旁边的庄稼地围了好多人,有人议论:这听说是新任里长的徒弟,应该是知书达理的啊,但撞了人家小孩,居然说赔钱就是了,被撞孩子的父亲要牵他的马到里长那报案,他竟说孩子还没这宝马贵,不让人碰他的宝马。杨骁分开人群,来到李承切近,说道:众位乡亲,在下杨骁教徒无方,惹恼诸位,甘愿受罚!大家一听,这就是斩杀清军的小先生杨骁,新任里长果然语意诚恳,都安静下来,李承看是师傅,低着头不再说话。那孩子父亲冲着杨骁躬身施礼,说道:里长,我们家孩子被您的徒弟骑马撞伤,生死未卜,可是您徒弟要是有您一半讲道理,我也不和他闹了。他居然说是我的孩子不懂事在官道边玩耍,惊了他的宝马,才导致踏坏了庄稼,还要我赔偿别人的庄稼钱,太令人气愤了!
杨骁面色一沉,拿眼瞪着李承,厉声问道:李承,他说的话可是实情?你竟如此放肆无礼!李承说道:师傅,都是徒弟的错,徒弟一心想着这马是您赏给我的,它比我的命还重要。杨骁大怒,喝道:孽障,你还在狡辩,左右给我拿下收监。两边手下不由分说,拿出绳子将李承绑了。杨骁转脸对那苦主说道:这位大哥,杨骁实在惭愧,我会秉公处理此事,绝不姑息,你先拿些钱,去给小孩看病。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叠纸银,交与孩子父亲。
围观众人正欲散去,忽然田埂上大步跑来一人,边跑边喊:凶徒莫走,留下命来!杨骁转身看,那人已到李承身旁,手里拿着两把菜刀,不顾左右,朝李承便砍。杨骁大惊,左右亲兵不及阻拦,一刀正砍在李承前胸,砍断两股手指粗的麻绳,第二刀又要砍下,杨骁拔剑在此人的手臂一拍,那莽汉手臂一麻,菜刀落地,左右赶忙上前扭住其双手。那人扯着嗓子喊道:大哥,孩子死了,我要杀了这小杂种,为他报仇。那孩子父亲,听闻此言,一屁股做到地上,放声痛哭。杨骁脸色大变,惊怒急恼,随即恢复常态,把剑往地上一扔,上前说道:壮士莫急,人死不能复生,余下事情皆可商议,李承定当受到严惩!那莽汉情绪稍微和缓一点,长叹一声,低下头。杨骁吩咐亲兵,将壮士放开。又走到李承切近,抡起巴掌,左右开弓,啪啪啪,抽了李承好几个嘴巴子,喝道:给我绑好,押到军营听候发落。
场面再次平静下来,围观众人纷纷散去,杨骁对孩子父亲和叔叔承诺秉公处理此事,给他们一个交代。说完带着亲兵,押着李承回营。杨骁独坐帐中,生闷气,心想这个李承一点不省心,虽然确实很能干,但太过招摇,这些可如何收场,杀了他,正在用人之际,损失太大,但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如果放过他,又无法向那死了孩子的叔父二人交代,处理不好会大失民心。
此时,赵三在帐外进来,杨骁很不耐烦地说:管家何事?这里是军营,你来作甚?赵三低头说道:老爷,赵三听闻老爷爱徒闯祸,唯恐气到老爷,特地前来。杨骁舒展了一下眉头,说道:赵三,我难那,李承骑马撞死了村民的孩子,我不知如何处置。赵三忙上前说道:老爷别急,这是好办,李承是您的左膀右臂,自是不能杀的。苦主那边,可托人去说情,许以重金安抚。
好,那就交给你去办吧。杨骁说罢起身要走,赵三上前说道:老爷留步,我还有一件事情要说。杨骁停身问道:何事?赵三略低的声音说:听说今天在官道,有人拿菜刀砍李承-----杨骁斜视了一眼赵三:你想说什么就说,别吞吞吐吐的。
老爷,现在整个村子被您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官道初成,与县城往来日益频繁,乱世中难得有此景象,不过我总觉得,五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村民中可能有人想对您不利,也未可知。赵三小心翼翼地说。
杨骁一皱眉,问道:你是指王家后人或者以前得过王家好处的人吗?赵三回答:也不全是,有些村野莽夫,不知天高地厚,看不惯您剃发留辩假作大清顺民,为百姓谋利,认为您有野心,只是比江武高明罢了。杨骁怒道:谁人胡说八道,我有甚私心,岂有此理!
老爷息怒,赵三说,谁人不被他人说呢?悠悠众口,尽道是非,偶有刁民,是正常的。老爷行得正,坐得端,任由他们说去,老爷只要提防有所行动的人就是了。杨骁缓和了一下口气,说道:嗯,也是,小人常戚戚,我会留心提防的,你下去吧。赵三答应一声,出去找人游说李承之事了。
是夜,杨骁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赵三的话不无道理,王家后人尚在张伯乾手中,竹林之外隐约的后患,加上今天那双刀莽夫,令他有些触动,与其如此被动,不如未雨绸缪------
第二天杨骁命人在教场贴出告示,大意是清军大队人马随时可能过境,我们假意迎接一番,应付过去即可。但人心难测,总有不通情理,欲扰乱滋事者,为防万一,现收缴各户菜刀等长过三寸有刃铁器,每五户合用一把菜刀及其他铁器,铁链维系于河边。望全体民众予以配合。菜刀铁器各有补偿。同时派出收缴小队,一人游说,一人对铁器编号入册,一人护卫安全。并持纸银收购所有铁匠店铺,承诺三月后原样奉还。
有人缪称,自杨骁掌里长职以来,本村之治不输秦、元二朝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