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4142
- 精华
- 1
- 积分
- 4470
- 马克
- 16621
- 金币
- 3702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3-3
- 最后登录
- 2025-9-6
10级:少将
  
- 注册时间
- 2016-3-3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历史的印迹已经被厚厚的蛛网覆盖,青葱的树下已经杂草丛生,在寂静、肃杀的冬日荒野,埋藏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摄于2019年秋,央行淮滨五七干校旧址。
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英文简称PBC),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
196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淮滨县接收一个军用农场,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五七干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1300多名干部,除87名仍留总行工作外,其余全部下放淮滨。新中国金融业、保险业、财政学的开拓者们悉数来到淮滨,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岁月。
除了央行各司局,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北京造币厂、《中国金融》杂志,这些下属单位的干部、职工也一并从北京下放淮滨。1969年11月,财政部直属的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从北京南迁淮滨维持政治性运转。1972年之后财政部的下放干部也来到淮滨五七干校。
淮滨“五七”干校的政治、文化生活
干校的政治、文化生活是多彩的。
当时干校的“政治”气氛非常浓重。《人民日报》发表重要文章、社论时,干校利用业余时间或雨雪天气不能下地干活的空闲时间,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讨论,领会精神;报刊发表毛主席“最高指示”,除组织学员学习外,还要敲锣打鼓,高呼口号走向农村进行宣传、讲解。“九一三事件”后,大家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并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学员学习,吃透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司局长以上干部集中住在淮滨县招待所,由总行军代表传达中央文件。)还以大字报、小字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谈认识,谈感想,谈体会,口诛笔伐,声讨林彪反D集团的反革命罪行。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劳动热情,更出色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干校的业余文化生活,可以说,也是多彩的。
八个“样板戏”的电影是经常反复放映的。因为那时“四人帮”不让上演其他电影。八个“样板戏”中经常放映的有京剧《红灯记》、《杜鹃山》、《平原枪声》、《龙江颂》、《智取威虎山》及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即使这样,学员们也是“百看不厌”,不管下雨、下雪、刮风或酷夏严冬,只要校部一广播“礼堂”广场放映电影的消息,大伙,甚至连附近农村的老乡早早就坐在广场上等待天黑下来看电影。诚然,八个“样板戏”确实感到单调、乏味,然而,另一些娱乐形式却填补了“样板戏”的单调。例如,结合干校的政治、文化、生产、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趣闻趣事,编成歌曲、快板、活报剧及诗歌、舞蹈等,在本连队演出,遇到重要节日,如新年、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在全校进行汇演。而“文艺大军”的骨干力量,则是留在干校进行劳动锻炼的“知青”们。 他们最少保守而又最富有创造精神;同时,又是生产劳动的强手和生力军。在文化生活领域里还活跃着一支“游击队”。爱好京剧的同志找“票友”一边胡琴伴奏,一边清唱;喜欢下棋、打扑克的,凑在一起打上几把;喜欢吟诗诵词的,也朗诵几首古诗词。如此等等。业余文化生活多种多样,既活跃了气氛,又是消除一天劳顿的好办法,大家并不感到寂寞。
傅亿玲回忆。
傅亿玲,男,1931年生人。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2月参加晋察冀边区印刷局;1949年至1987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后改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工作。先后当过工人、干部,担任过科员、副科长、正副处长、中共中国人民银行机关纪委书记。
上图,淮滨干校老照片,摄于1970年秋的淮滨马集公社。左二为原央行机关纪委书记傅亿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