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没有月可赏的中秋,我们欣赏音乐吧》-闲 亭 煮 秋

查看数: 7041 | 评论数: 1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9-16 00:32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知音闲亭 于 2016-9-16 01:26 编辑 没有月可赏的中秋,我们欣赏音乐吧     知音闲亭    这篇帖子原打算贴在网友“网络飞鼠”的小说《晕》里面的,小说叙述了赵大 ...

回复

淮河左岸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16-9-18 19:44:12
淮河左岸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16-9-18 19:37:08
知音闲亭 发表于 2016-9-16 11:51
希望常来闲亭坐坐
你好像发表过《淮滨之歌》谱曲作词的。只有简谱,以前在版块里搜索过,我也放 ...

我没有写过《淮滨之歌》,可能网名差不多。
来自苹果手机客户端
网络飞鼠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16-9-16 17:03:32
只看图片就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力,去勾勒自己想要的结果。。。。这里有许多的也许,也许那个少女在想念自己远方的情侣,也许那个老者是在这个中秋的晚上想念自己的子女或者是逝去的爱人。。也许。。等等。尽可能的想象就是了。
寻找姚黄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16-9-16 13:31:39
知音闲亭 发表于 2016-9-16 11:37
老师辛苦了,又写了一些对我的看法。过于赞誉了。
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尝试打造一些冷门的东西,还 ...

以后成名了方知道我实话实说
来自苹果手机客户端
知音闲亭来自: 河南信阳 发表于 2016-9-16 12:37:26
泠润 发表于 2016-9-16 12:26
欣赏了,好文!音乐把人带入的美幻境界再写细点更美!

这个细节我注意过,如果先听音乐,感觉我写的有误岂不砸锅,,阁下是被我害的又读了一遍拙文吧

这是我的一个小伎俩,莫怪,我的效果达到了,你辛苦了
泠润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16-9-16 12:26:09
欣赏了,好文!音乐把人带入的美幻境界再写细点更美!
知音闲亭来自: 河南信阳 发表于 2016-9-16 11:51:08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9-16 07:55
月的影子还是有的,偶而露峥嵘

希望常来闲亭坐坐
你好像发表过《淮滨之歌》谱曲作词的。只有简谱,以前在版块里搜索过,我也放过豪言要为之配以吉他和弦,但考虑编曲需要乐队的配合,需要合力切磋集成。一把吉他过于单一单调,就放弃了。真的可以好好玩玩的,可以击起一大批我们小县城音乐爱好者 的兴趣,当然介于现实,只是美好的愿望,只是美好的境界而已。
知音闲亭来自: 河南信阳 发表于 2016-9-16 11:37:04
本帖最后由 知音闲亭 于 2016-9-16 12:03 编辑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9-16 06:06
听了先生对音乐的高论,使我想起了格非的中篇小说《隐身衣》,格非对古典音乐的感受和表达是非常美妙的,《 ...

老师辛苦了,又写了一些对我的看法。过于赞誉了。
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尝试打造一些冷门的东西,还有烹饪方面的题材,一道菜也能墨迹几千字的,以及“南方”和“南方女人“这个诱人的题材,我的空间主题发表的《我是光着身子来的》感性小文,是怕人笑话的,是另类的。随着时间和坛友对我的一些小认可,我会随带一些自我的审美进去,他们在我眼中的真善美与不足,和自己过追求精神自由的感受,会夹杂在每一个拙帖里
我会努力的,相信我,老师。
查看: 410|回复: 8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
我是光着身子来的 [color=#999999 !important][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复制链接]

知音闲亭



119
主题
1788
帖子
1788
积分

金币1870马克5670注册时间2016-6-29
电梯直达[url=][/url]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0:07: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只因你的诱惑、难以抵制的缭绕
优柔的附和着
像在享受上天赐与寂寥生涯中的奢侈
毫秒不愿外让
窗外下着小雨
仿佛沐浴中的的汗
低头静立的台灯
恰是朦胧你脸颊的枕巾
还有这被压抑的光
如同疗伤的呻吟
颤抖不已的音箱
释放着的贝斯、爵士鼓点
亦确是压抑已久的理想、执着、挣扎
此刻只有奔放、
还有二胡
《牧羊曲》弥漫着悠扬
唯有忘却三十年的苦与痛
因为它只是流星
。。。
我是光着身子来的
同样会和你擦肩而过


post_newreply











淮河左岸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16-9-16 07:55:31
月的影子还是有的,偶而露峥嵘
来自苹果手机客户端
寻找姚黄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16-9-16 06:06:32
听了先生对音乐的高论,使我想起了格非的中篇小说《隐身衣》,格非对古典音乐的感受和表达是非常美妙的,《隐身衣》获鲁奖是,不能不说他对乐感的独到描述起了一定的作用。而先生的这篇对音乐的阐述,让人耳目一新。先生的音乐造诣,将来也许会弄击名堂的,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写了贝多芬的一生,我从中似乎看到先生的某些影子。天才和疯子只有一墙之隔。先生就是处于天才与疯子的夹缝中,有人看不懂和不理解,这也是先生不同于一般写手的特质所决定的。
来自苹果手机客户端
知音闲亭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16-9-16 02:42:46
本帖最后由 知音闲亭 于 2016-9-16 02:50 编辑



手机论坛这段是看不到的。不知为何?这可是我有限的水平有限的感悟的。


欣赏引导: 序.-好的旋律作品,没有偏好的广大网民欣赏时,没十分钟左右,是进不去的,因为没有人声的主旋律那么直接了然,还有歌词放在那,好与不好,歌词走不走心,也靠歌手的嗓音技巧表达,事实上,一个真正音乐爱好者,对古典无人声的旋律欣赏不了,只能说是叶公好龙。音乐的起源就是模仿人声的,人的听觉有选择性,好的声音,同样一字不漏的一句话从另个人口里讲出来味都不一样,我们叫口气,在乐理里叫“律”,也是音的魂魄,一个音符在乐器上弹得轻重、间歇(节拍、音质、时质)、延音长短,小节、段落到整体的配合错一个上面提到的方面就变味了,就杂了,不纯了。大师们说音乐的内心灵魂是高尚、干净的,说的出处讲究就在这里。演奏家们在一个曲子未结束前,是不高兴台下鼓掌的,他们要融入音乐的境界中去,是不可分神的,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他们的水平发挥。同时,音乐没有对错,只有好听与不好听。音是靠物体的气流震动产生的。在襁褓里的孩子,在饥、渴、不舒服时都会发出别的家长厌烦的声音,但孩子发声带有错吗,很显然,没有,因为那是他的气流震动声带的结果,是他的语言信号,需求越大,旋律的音质就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