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读《红楼梦系列》赵姨娘与袭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泠润 时间: 2016-11-14 15:59
标题: 读《红楼梦系列》赵姨娘与袭人
本帖最后由 泠润 于 2016-11-14 16:00 编辑
赵姨娘与袭人
多次阅读《红楼梦》,不禁感觉:袭人就是赵姨娘的过去,赵姨娘就是袭人的将来。
从探春理家处理赵姨娘的哥哥赵国基死了一事看,依照贾府老规律,贾家对家奴比对外人要苛刻一些。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得到的后事抚恤尚且不如袭人娘死了得到的多,可以看出赵国基是家生奴才。——这是贾府一直的规矩。赵姨娘和赵国基是亲兄妹,赵国基是家生奴才,赵姨娘一定也是。像惜春的丫鬟入画和他哥哥一样,一同在贾府当差。赵姨娘作为探春的生身亲娘,一直想出人头地,她就借着女儿理家的机会大闹一场,想扬扬威风,出出气,不曾想又碰了一鼻子灰。
从贾母的性情和贾府的习惯分析,赵姨娘以前应该就是袭人一样的、贾政的贴身伏侍丫头,后来收房的。
从她为贾政生得一女一儿的角度分析,家政应该是对她有情有义有恩宠的。贾政治家一向严厉,赵姨娘的所作所为一直让贾府上下人反感,例如后来闹得最严重的巫蛊案,连贾母都认定是她所为。然而书中却从来没有提到过贾政对她的呵斥或是说道。倒是多处出现贾政与赵姨娘一起的情节,或是赵姨娘和贾环一起对贾政旁敲侧击宝玉不是的语言。再如宝玉挨打事件就是赵姨娘和贾环一起促成。
书中虽然从头至尾都没有交代赵姨娘来历,故事行文种种迹象表明:赵姨娘以前应该是袭人伏侍宝玉一样伏侍贾政的贴身丫头。被收房以后,又生了一双儿女,因此,觉得自己在贾家终于有了资本,应该有出头之日,至少也要强于袭人、平儿等这些一等大丫头们。可是,她却一直不受贾母待见,又被王夫人轻视。甚至于,连王熙凤作为小辈也敢压她一头,动辄斥责她。又由于功利心太强,出头心切,什么都想与宝玉争抢,唆使贾环争胜斗强,再加自己常常自轻自贱,处处讨好又处处不得好,使得贾家上下,无一人尊重她,这更使她满腹怨气无处发泄,借事生事。
再看袭人之行为,目的很明确——想将来成为宝玉的收房。表面温婉善良的她,却多次去王夫人处打小报告,致使晴雯最终被撵出园子病死在外头;也使王夫人决绝地断了黛玉对宝玉的念想,让宝玉搬出园子去住。
王夫人平日里担心这个狐狸精、那个妖媚子带坏了宝玉,然而却是袭人这个她一百个放心的丫头和宝玉初试了云雨。
宝玉也被袭人牢牢握在了手里,威胁要去了,宝玉便百般不忍、百般听话了,离开一日便去她家探望。
宝玉与袭人的情意也是主仆日久生出的,由此可见,贾政与赵姨娘应该也是如此这般情分。
有朝一日,袭人成为了宝玉的收房,生得儿女之后,也会像赵姨娘一样要扬眉吐气,拿出半个主人的威风作威作福。故事情节之中她已经遭到了晴雯的揭露。不过她最终也没有得到赵姨娘一样的机会成为宝玉的收房,倒是在贾家失势后,宝玉贴身丫头中最早离开宝玉他嫁给宝玉好友蒋玉涵的,我们读者未能读到她如赵姨娘一样的情形。当然,曹公这样的作者也不会在书中安排同样的情节。
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红迷的猜测,愿意与众多的红迷一起探讨《红楼梦》之谜,共享经典之美。
作者: 藝墨坳 时间: 2016-11-14 17:06
其余几位的点评尚可,对袭人的点评太失公允。
最近较忙,无暇写。而写袭人尤费心神,所以待闲时定详写袭人。袭人是《红楼梦》中我最欣赏也最佩服的女性。
作者: 泠润 时间: 2016-11-14 17:18
感谢文友热心点评,希望早日读到文友大作。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4 17:39
有一定道理,但袭人比赵会做人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4 17:49
研究的很透彻,从读者角度来看,袭人比较招人喜欢,而赵则相反。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4 19:42
红学研究的空白被填补,加精欣赏
作者: 藝墨坳 时间: 2016-11-14 20:34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4 17:39 
有一定道理,但袭人比赵会做人
我觉得袭人的所做所为均自然真诚,无丝毫刻意和让人看让人说的成份。至于打小报告之说更是对袭人理解地不够透彻。
一个忠诚的人不论做什么都是坦诚和公平的,与做人无关,她要的就是奉献一颗心,甚至无欲无求。
收在房内与袭人无关,袭人能做地就是奉献自己,尽管她的仕途观念与宝玉格格不入。但试看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莫不让人怜爱,如果说这种人也有动机实在让我找不到能反驳地词啦!
作者: 藝墨坳 时间: 2016-11-14 20:43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14 17:49 
研究的很透彻,从读者角度来看,袭人比较招人喜欢,而赵则相反。
袭人招人喜欢估计是每位读过《红》的人共同感受。但招人喜欢这个词在今天却似乎明褒暗贬。
我认为她招人喜与她纯洁善良的心地和性格有关,绝非"初试云雨情"这件事能抹杀的。
试想:一个人事事想让你高兴,处处想让你幸福,时时刻刻都把你挂在心上,唯你为尊,视你若宝,你却说她怀有不告人的目的,你这不是要人命吗?
可能我太偏爱袭人啦,以致爱屋及乌。
抛砖引玉,敬请姚黄老师发表高见,我很想听竹姚黄老师对袭人的评判。
作者: 藝墨坳 时间: 2016-11-14 20:54
泠润 发表于 2016-11-14 17:18 
感谢文友热心点评,希望早日读到文友大作。
我只想武判地说一句话:
袭人是红学最值得研究的一位女性。
早年间曾写过两首诗:
《袭人的洞房花烛夜》
《林黛玉真的死了吗》
已找不到原稿啦,还记得大致内容。但诗与其它文章不同,灵感稍纵即逝。当时写和以后写完全是两码事,而凭回忆把两首诗重新写出,不光是早已激情不再,怕是那份尺度早已没了准星。
但我会在心旷神怡阳光和煦的某个下午努力把这两首诗复原出来。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4 21:08
藝墨 发表于 2016-11-14 20:34 
我觉得袭人的所做所为均自然真诚,无丝毫刻意和让人看让人说的成份。至于打小报告之说更是对袭人理解地不 ...
所言有道理,吴老师有自己的看法,也属正常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14 21:56
赞
作者: 江南柳 时间: 2016-11-15 01:16
花香袭人红楼梦,佳石宝玉真事隐!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6:30
本帖最后由 寻找姚黄 于 2016-11-15 06:44 编辑
藝墨 发表于 2016-11-14 20:43 
袭人招人喜欢估计是每位读过《红》的人共同感受。但招人喜欢这个词在今天却似乎明褒暗贬。
我认为她招人 ...
袭人是个很复杂的人物,脂批中透露出,她很可能是帮助曹氏成书的一个重要人物。
《群芳开夜宴》那章,这时候芳官靠在袭人身上,说姐姐我心跳的好快。说明芳官已经醉的没有意识了。然后袭人把他放在睡着的宝玉身侧睡下,自己在他们对面榻上睡下。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到了日上三竿,袭人才摇醒大家,并对芳官笑说,你怎么不捡地方睡,意思是你好不不知检点。其实,芳官就是她放在宝玉旁边的。而且到了很晚才摇醒大家,其实是想让来往的人看见去跟王夫人告密吧,结果几章以后,果然芳官被王夫人在抄件大观园时撵出去了。
宝玉初试云雨,袭人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虽无夫妻之名,则有夫妻之实。开篇讲到青埂峰下顽石时,就有一系列脂批,表明"青埂"实为"情根"。书中多处评宝钗袭人和平儿,实际上袭人和平儿也有联系,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而且平儿和宝玉之间的关系是通过那一枝并蒂秋蕙来表达的, 文中有多处是赞赏袭人心机的。如 宝玉续庄子南华经后掷笔就寝,醒来翻身看时,只见袭人和衣睡在衾上。有夹批曰:神极之笔!试思袭人不来同卧,亦不成文字,来同卧更不成文字,却云"和衣衾上",正是来同卧不来同卧之间,花袭人和衣睡在衾上"这句话产生的对话,从中也可约略看出脂砚和袭人的对应关系身份。花袭人丫鬟原型和曹雪芹有夫妻关系,这在小说中是通过平儿扶正和黛死钗嫁等相关内容进行透露的,而由袭人名字的由来“花气袭人知骤暖”,袭人在书中的份量,也可以看出她在作者的成书过程中是出力最多的。
袭人和晴雯之间的关系,当代评书者多从雯弱势群体和穷人而对晴雯予以同情,对袭人给予过多的指责,其实,晴雯闹的过静过大,还有宝玉跟前的那群丫头,没有袭人的管理,会乱成一锅粥的。袭人打小报告,也许是忠于职守,或个性使然,总之,这个人物极为复杂和丰满,不是赵氏可以比拟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01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15 06:30 
袭人是个很复杂的人物,脂批中透露出,她很可能是帮助曹氏成书的一个重要人物。
《群芳开夜宴》那章, ...
看过老师转的一篇文章,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有新发现?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02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5 09:01 
看过老师转的一篇文章,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有新发现?
不错,有这样的事,等我找找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03
印象极深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03
好像姓冒,冒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04
红楼梦》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代表性著作,一直是文学界和史学界的热点议题,红楼梦研究成为正式的学科。然而,《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却一直没有定论。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04
是啊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05
自从国学大师胡适考证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写之后,在长期范围内,曹雪芹撰写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就几乎成为社会公认的结论。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06
原来是由胡先生考证的。这难怪有争议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07
胡先生的话并非金科玉律吧?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08
但是,事实上,谜点和疑点重重,我们无法相信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居然除了《红楼梦》,没有在文学史上留下其它任何作品、活动和痕迹;也无法确定,一个没有被记载在曹氏家谱更没有后裔的曹雪芹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根据红学家所考证的,曹雪芹在抄家去北京时只有虚岁5岁或虚岁14岁,那么,他能够了解和回忆起的奢华生活体验,又能有多少?!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09
有道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10
5到14岁,还是个孩子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11
《红楼梦》书中所精细描述的人物衣着打扮,完全是明朝风格,根本不像是清朝,更不可能是清朝中叶的曹雪芹所闭目想象出来的,必须是来自生活日复一日的亲身经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12
看到这一点,我也不明白。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13
一会儿像明朝,一会像清朝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14
冒辟疆是明末四大君子之一、复社的重要成员,曾经在国难关头与同仁发布《留都防乱公揭》,揭露和批判了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明亡后冒辟疆义不仕清,与董小宛归隐如皋水绘园,上演了经典的爱情故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14
合情合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31
继续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33
因为水绘园的设计,几乎就是大观园的设计原型;而水绘园加上冒家的东府西府,与《红楼梦》里面大观园加上荣国府宁国府,都是独一无二的“两府一园”格局!全国没有第二个地方是这样的建筑设计!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33
是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34
让人诧异的,是冒辟疆居然是个“石痴”,水绘园里面有几处石头砌成的假山!临死之前还惦记着石头!而《红楼梦》这本巨著,当初的第一个名称是《石头记》!里面更设计了一块顽石,化成通灵宝玉!上个世纪初,吴昌硕先生却得到了这块有冒辟疆印记的宝玉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35
有些吻合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5 09:36
可是,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和回应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5 09:36
人们都习惯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6 05:50
不知艺墨先生对此有何看法?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xxrcw.cc/)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