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故事《王炳安趣味故事》之三(养肥猪) [打印本页]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3 16:44
标题: 故事《王炳安趣味故事》之三(养肥猪)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五十多岁的王炳安老伴,因犯重病无钱医治不幸去世了。
二年后,不甘寂寞的老顽童,动了想再续娶老伴的想法,由于那时人穷,又加上还有三个小孩,想在娶一个的确很难,为了争取再能续娶老伴,王炳安动起了心思,于是,他上街买了一个20多斤的小猪,开始了精心饲养,平时磨面炸油条积攒点麦麸子,劳动之余割些青草,再加上到邻居家倒点泔水,就这样一天天把猪养大了,一年后猪长至二百多斤的大肥猪了,在那时就是大猪管卖了,可他仍然不卖继续养着,人们不禁纳闷了,后经知情人了解才得知,王炳安就是想用家里有头大猪做招牌,想续娶一个老伴,后来,也有人给他介绍过几个,可一打听他有三个孩子,家里负担过重而先后告吹。就这样一晃八年,他也没娶到老伴,他养的这头猪也一直未卖。以至造成猪毛也掉光了,猪也诮瘦了很多,猪皮长出了皱纹,猪牙涨长有半尺多长,猪重有三百多斤,到最后瘦到二百多斤。这一来,王炳安一猪养八年的消不径而走,方圆十里八里的人,纷至踏来进行观赏,有一次淮滨县城里一个小伙子,专门骑自行车前来打听 目的就是一睹王炳安养了八年猪的风采。说来也巧,正好碰到放工回来的王炳安,小伙子刚一问,这正捅了他的痛处,气的王炳安挥锹便拍,并高声大骂道:看你爹的个蛋,我拍死你个孬种。吓得小伙子骑车逃跑了。
王炳安最终想娶老伴的梦想破灭了,无奈只好找屠夫忍痛把猪杀了,先后在本集及期思,洪河桥等几个集,一连卖了好几天,还设卖掉一半猪肉,最后只能把猪肉,赊给邻居及老少爷们吃了。
王炳安为娶老伴,一头猪养了八年,在中国甚至世界,估计就他一人所为,所以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当着趣事笑谈。

作者: 名典    时间: 2016-11-13 17:11
反应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苦涩的笑。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3 17:12
少写了一句话:猪肉被人们误当成老母猪肉。

作者: 名典    时间: 2016-11-13 17:14
八年老猪皮厚。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3 17:23
名典 发表于 2016-11-13 17:11
反应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苦涩的笑。

我之所以写这三个趣味故事,就是反应在那个年代造成的苦恼人哭笑不得的趣味故事,于现代人分享,并提醒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3 17:29
有趣。过去养一头,够134就可以卖给食品门市部。但很多人说,猪到一至三百斤是长膘最快的。而且到四百多斤,猪吃的便少了。所以通常三四百斤以上的很多,我还见过五六百斤的肥猪。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3 17:37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13 17:29
有趣。过去养一头,够134就可以卖给食品门市部。但很多人说,猪到一至三百斤是长膘最快的。而且到四百多斤 ...

老师直接用手写的,写急了忘写了两句重要的话,一是猪长成那样食品门市部拒收,只好杀卖,又因人们误当成老母猪肉卖不掉,所以只能分赊大家吃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3 18:15
不到一小时可以编辑,现在不行了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3 19:02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3 18:15
不到一小时可以编辑,现在不行了

我编辑了,可就是改不过来不知怎么了,我是编好后按发帖,保存瞬间消失,再也不出来,按哪就是不现保存,请问标准做法怎么做?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13 20:24
不会吧嫩猛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13 20:25
那还能吃吗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3 20:30
幸福美满 发表于 2016-11-13 20:25
那还能吃吗

实际那猪肉真炒熟还真香呢?不过我没吃过,那时我家太穷,连赊吃就不敢,害怕还不上钱。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13 20:42
亮剑 发表于 2016-11-13 20:30
实际那猪肉真炒熟还真香呢?不过我没吃过,那时我家太穷,连赊吃就不敢,害怕还不上钱。

哦哦!俺没见过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3 21:28
亮剑 发表于 2016-11-13 19:02
我编辑了,可就是改不过来不知怎么了,我是编好后按发帖,保存瞬间消失,再也不出来,按哪就是不现保存, ...

网络卡慢,或者操作不当,或者编辑时,时间到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3 21:30
那个年代有大猪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3 21:35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11-13 21:30
那个年代有大猪

王祥夫有篇小说,说一个人养一头猪,屋里吃,屋里睡,结果卖的时候,门小,出不去了。最后不得不扒门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13 21:35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13 21:35
王祥夫有篇小说,说一个人养一头猪,屋里吃,屋里睡,结果卖的时候,门小,出不去了。最后不得不扒门

养成牛犊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3 21:36
比牛犊还大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4 05:31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11-13 21:35
王祥夫有篇小说,说一个人养一头猪,屋里吃,屋里睡,结果卖的时候,门小,出不去了。最后不得不扒门

老师,实际这头最大时也真四五佰斤,我考虑再三没敢写,怕现在年轻人说我胡说,因为现在的猪最大二三百斤。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14 06:36
亮剑 发表于 2016-11-14 05:31
老师,实际这头最大时也真四五佰斤,我考虑再三没敢写,怕现在年轻人说我胡说,因为现在的猪最大二三百斤 ...

想多了。信不信由他,反正我信。

作者: 古来圣贤皆寂寞    时间: 2016-11-14 07:42
养大肥猪这事我也听老人说过。好像说有四百多斤。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4 07:44
古来圣贤皆寂寞 发表于 2016-11-14 07:42
养大肥猪这事我也听老人说过。好像说有四百多斤。

是四百多斤,我没敢写这么重,怕现在年轻人不相信,

作者: 藝墨坳    时间: 2016-11-14 11:56
写作最重要的就是风格,而你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简直就是笑话,孰不知却勾起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无限伤感。
虽然已成回忆,但让真实的生活变生活,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不光是一种善举,更是一种义举。
每读一次,都会伤感一次。文中释放的无奈痛苦几乎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谷堆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淳朴厚重的民风的确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这绝对是永不枯竭的素材,顺着这条线索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诸如王老黑,熊司令,李老黑,王天树(素)…
写实是可取的,但文学来源于生活,应高于生活。
勤写勤练勤搜集素材,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赵树理,或者柳青…
兄顺着这条路子走,你一定会成功的!
多看姚黄老师的作品,他的乡土类作品一事一议,看似简单,但主题明确,人性挖掘到位,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索。
你的作品,多突出趣味性,以情节见长。所以应注重深层的描述,给人回味的余地。
兄弟,期待看到你更多的作品,期待有更多精彩纷呈的乡土文学。
建议花点时间读读《平凡的世界、《李有才板话》、《创业史》。


作者: 藝墨坳    时间: 2016-11-14 11:58
亮剑 发表于 2016-11-14 05:31
老师,实际这头最大时也真四五佰斤,我考虑再三没敢写,怕现在年轻人说我胡说,因为现在的猪最大二三百斤 ...

传说有上千斤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4 12:07
藝墨 发表于 2016-11-14 11:58
传说有上千斤

我今天问老年人了,六佰多斤,后来杀时五佰多斤。

作者: yishi尘缘    时间: 2016-11-14 12:49
亮剑 发表于 2016-11-14 12:07
我今天问老年人了,六佰多斤,后来杀时五佰多斤。

读了你的几个故事,仿佛俺又回到了那个年代。王炳安这个人物形象很鲜明,很有代表性。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6-11-14 13:53
yishi尘缘 发表于 2016-11-14 12:49
读了你的几个故事,仿佛俺又回到了那个年代。王炳安这个人物形象很鲜明,很有代表性。

谢谢你的点评认可,我没白写。目的就是勾起对过去的人和事的回忆和反思。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xxrcw.cc/)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