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未发《今日淮滨》报小小说“《馄钝西施》续” [打印本页]
作者: 梧桐树下 时间: 2015-12-30 12:49
标题: 未发《今日淮滨》报小小说“《馄钝西施》续”
本帖最后由 梧桐树下 于 2015-12-30 13:43 编辑
《馄钝西施》续
看着那人踽踽离去的身影,小芬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那一刻,“道义”、“公理”、“真善”、“仁爱”……许多沾满了正能量的词汇在她的心头涌现。
哦,尽管生活的磨砺让还只是高中生的小芬有着与她年纪并不相称的早熟,但对于什么是“仁”,她还真是有些懵懵懂懂。
夜风哆哆嗦嗦。看着将将走入派出所的那个男人,瘦削的身形在路灯的拉拽下更加细长了。一眼看去,那个男人似乎是随时都要飘散的半撮煤灰,就像一幅颇不真实的抽像画。
“求仁得仁!”小芬的心底荡漾着历史老师的声音,何况自己是在“劝人向善,帮人求仁”呢,不是吗?
她满足地关上煤气灶,满足地收起“太阳伞”,满足地回到家中,满足地——进入了梦乡……
少女的梦境,大多如春天的淮河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梦醒后,小芬也不得不跟大多淮河儿女一样,背负几辈子人的希冀和向往。
天光依然朦胧,此刻的街头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屋顶、地面、馄饨推车上都已经覆盖着一层雪花。小芬搓了搓双手,用父亲留下的那副仿军用的旧手套扫了扫推车把手,然后推起小车走上街头,咯吱——咯吱——咯吱——
大雪纷纷扬扬了一整天。又是傍晚时分,派出所蓝白相间的的门脸前一阵人声喧闹,在灰蒙蒙的天空和那翻腾、舞动的雪花中,不多久便沉寂下来。就像丢入淮河的一块坷垃,荡起不多大的一蓬涟漪便瞬息无影无终了。
小芬想起历史课堂,章老师灰白的鬓角和那穿越上下五千年的厚重的声音还在眼前与耳边浮现、萦绕。
——“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了解人类发展进程中的自然变化和社会兴替的事件与痕迹,探究客观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当然了,在今天的社会翻天覆地变革当中,同学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得记牢我们所讲的知识要点,在高考的赛场上才能奋勇争先。”
小芬还是比较喜欢历史课的,这是因为她一直觉得教历史的老师还是满有趣的一个老头儿——就像父亲!哦,在自己的记忆当中,父亲的印象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前一时还是在知识的海洋中一尾游弋的小鱼那般的欢快和喜悦,这一刻便如头顶的天空灰暗悲凉。泪花在小芬的眼眶中打了几个转后,又被她硬生生咽了回去。为了生活,她开始了这一晚的忙忙碌碌。
人来人往……街头的行人渐渐稀落下去。又是到了将要收摊时分,一个蓬头鄙衣的中年农妇像自己母亲那般年龄,用一只粗壮的左手掺扶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婆子,颤颤微微地来到小芬的馄饨摊前。
农妇用她仅有的那只左手,为老婆子掸了掸满头的积雪,拿过两个小板凳俩人坐了下来。她们向小芬要了一碗馄饨。
小芬问了一句“你俩就吃一碗馄饨?”
农妇说:“再给俺拿个空碗吧!俺喝点汤就中嘞。”
“唉——”老婆子这时长长地叹了口气,她接着说:“都怪那个半门子儿啊,咋就恁个愣头青唉!”
女妇开始呜咽着说:“俺娘就别难过了,俺当家的还不是为着这大半年的工钱,才跟着他们打晕了会计想弄点钱的嘛!”
老婆子又是一声长叹,浑浊的双眼在灯光下一眨一眨一眨……似乎有泪光在闪,又似乎依然干涩……“他‘能’的他!这回在派出所里弄丢了小命……他不‘能’了吧。”
一旁的小芬,从这一对婆媳的对话中,隐隐明白了她们所说的是什么事情了。
原来,昨晚那个进了派出所的男人,被讯问时不能交代同案另外两人的下落,在怀疑和暴戾中不堪拳脚一命呜呼了。傍晚时分在派出所门前的那阵人声喧哗,就是人们听说一个犯事的乡下人在派出所袭警后自杀,附近的闲人前来看看热闹。
小芬收起那对婆媳吃过馄饨的两只空碗,看着风雪中二人晃晃悠悠的身影,农妇那空荡荡的右衣袖子包裹着老婆子哀叹声,渐行渐远。
不远处的小卖部里,传出广播的声音:“……在我省东南部的这场大雪,是自一九五九年以来,50年一遇的的极端天气……”
小芬收拢“太阳伞”,又想起了老师的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她收起异常沉重的“太阳伞”,轻轻的一声叹息。
——唉!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2-30 14:17
嗨!文字语言超过俺的《馄钝西施》,但要在报上发,是不行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2-30 14:28
完全不像一个人的风格,
作者: 梧桐树下 时间: 2015-12-30 14:31
不敢当不敢当!您谬赞俺了哈哈哈哈!俺这是依照葫芦画个瓢拿狗yi巴来续貂啊。“报上发”更不敢的了。嘿嘿嘿嘿,若有空也许再来续二续三续四,,,,各种翻转,各种狗尾。。。嘻嘻![](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作者: 梧桐树下 时间: 2015-12-30 14:33
的确不是一个人写的,嘿嘿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2-30 14:36
可以写点自己的东西,你完全有这个能力。
作者: 梧桐树下 时间: 2015-12-30 17:00
本帖最后由 梧桐树下 于 2015-12-30 17:16 编辑
哈哈哈,多谢鼓励。俺所写的还只能是在“向经典致敬”!![](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y.gif)
作者: 张西楼 时间: 2015-12-30 17:00
文学功底非同一般!仿佛我们的社会正在步欧洲十九世纪的后尘。人性的贪婪,社会的冷漠,每天呼吸着充满颗粒物的空气,这样的小康,不要也罢。
作者: 梧桐树下 时间: 2015-12-30 17:15
张教授过誉,真愧煞不才了!很多人在讲,我们这个社会病了且病得不浅。俺不通针砭,更不懂药石,虽干着急但也只有咿呀呻吟、寄望于能残喘到未来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2-30 19:46
梧桐树下 发表于 2015-12-30 17: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哈,多谢鼓励。俺所写的还只能是在“向经典致敬”!
写得满好。有散文底子。
作者: 张西楼 时间: 2015-12-31 07:51
只要不是绝症就还有的救。
作者: 阿耒 时间: 2016-1-6 12:34
东施效颦倒不错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xxrcw.cc/)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