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民政路上的法桐 [打印本页]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0:14
标题: 民政路上的法桐
一股强冷空气把季节推向了冬天的深处。尽管立冬了,但只有强冷空气到来的时候,季节的转换才顺理成章和势不可挡。走在民政路宽阔的马路上,我看见满地黄叶堆积,满地堆积的黄叶在冬天的冷风中抖动着,有的在马路上慢慢滑动平移,叶面与水泥路摩擦着发出“沙沙”的声响;有的是翻着跟头跑,就像翻烙饼一样边翻边跑,让人眼花缭乱。 [table=100%,#ffffff][/table]

  民政路是滨城最有特色的街道,在四五百米长的街道上,两边全是挺拔的法桐。法桐叶面宽阔厚实,每一面树叶都像一把小小的蒲扇。法桐的枝桠比一般树木要遒劲和张扬,夏天的时候,长长的枝桠伸向街道,几乎覆盖了半条街。所以,夏天在民政路上散步是非常惬意的事情。阳光从法桐的叶儿间筛下来,在人们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跳跃着一些水晶色的光斑。酷热的阳光被厚厚的叶面遮挡和过滤,被遮挡和过滤的还有尖利悠长的蝉声以及各种车辆制造的噪音。于是,树下就清凉而幽静。走在光合作用生机勃发的法桐之下,神清气爽呼吸顺畅心胸开阔。如果碰到细雨如织的天气,你也不必惊慌。在厚实绵密的法桐叶子下徜徉,就像头顶上罩着一张巨大的绿伞,雨水被遮挡了,雨水在叶面上堆积成水珠,叶面承受不住它们的重量时,它们才被叶面懒洋洋地抖落下来。有三五滴雨水蹦跳到你的头上和肩上,给你带来一丝凉意,凉意里还掺杂着植物的清香和新鲜的雨腥气,感觉真实而爽快。

冬天步步紧逼过来,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厌其烦地长途奔袭,就为了把法桐的叶子从枝头上揪下来。如今,冬天越来越深了,绿叶的坚持已经到了极限。现在它们一点一点地褪去暗绿,几近枯黄。枯黄的叶柄无力承受冷风强劲的摇撼,于是,宽大的叶面终于从枝头上跌下来,堆积在树下,铺展在马路上。

在黄叶遍地的马路上,一群橘红的背影频繁地忙碌着。他们推着三轮车,扛着扫帚和铁锹,把黄叶聚拢之后,放在三轮车里带走。我注意到这群特殊的“工人”,他们苍老而微驼着背,他们满面皱纹眼睛浑浊,他们应该到了退休和遛鸟的年龄,他们应该到了被儿女和孙子们搀扶着逛公园的岁数。可是,他们这个年纪了还在卫生着这个城市。

法桐宽大肥厚的叶子,在炎热的夏天为红男绿女们撑起一片阴凉,但在冷酷的冬天却给苍老的环卫工人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它们在装扮城市的同时,也在给城市添乱,给环卫工人添愁。我想,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有缺陷的,它们在给人们提供享受时,也让一部分人跟着难受,它们在创造美好时也制造着烦恼。璀璨斑斓的事物投下的阴影都是灰色的。我们这个城市谁喜欢灰色的东西呢?


作者: 还叫依玫    时间: 2015-11-11 10:20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10:21
欣赏了。
作者: 路人甲    时间: 2015-11-11 10:21
美丽淮滨

(民政路现叫桂花路)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10:22
散文的结尾很有特色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0:37
标题: 回 路人甲 的帖子
路人甲:美丽淮滨

(民政路现叫桂花路)
(2015-11-11 10:21)
奥。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0:38


内容来自[短消息]
作者: 安沫    时间: 2015-11-11 11:20
我怎么看不到图,没?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2:33
安沫:我怎么看不到图,没?
(2015-11-11 11:20)
无图
作者: 周董    时间: 2015-11-11 14:11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1
标题: 回 淮河左岸 的帖子
淮河左岸:散文的结尾很有特色 (2015-11-11 10:22) 
结尾不是很好,苦于找不到好的结尾。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14:23
标题: 回 寻找姚黄 的帖子
寻找姚黄:结尾不是很好,苦于找不到好的结尾。 (2015-11-11 14:21) 
没写过散文,学校里的作文也不是很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4
转载一篇你看看。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4
一、散文必须有思想力的支撑
  文学评论家有这样一句话:“文学作品,形象永远大于思想。”这句话非常正确,但是,必须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强调要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没有说排斥、不要思想。形象和思想,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不进行形象表达的,不是文学作品;没有思想性支撑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具有对生活及社会现象的思考向度,以及思辨、哲性深度,也不会具有深刻性和分量。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5
世界文豪普希金对散文的理解是:“散文需要的是思想,思想,舍此任你妙笔生花也毫无用处。”批评家雷达在《我心目中的好散文》一文中说:“传统的散文发展到今天,确乎愈益暴露出它与当代人精神脱节的疲惫,被文体定势的重负压得直不起腰,而其中最致命的,乃是思想的贫瘠,哲理的贫乏——无力洞观当代人的生存困境。这大约与我们民族不是长于哲学思维有关。是的,倘若一个时代的最高思想成果和理性智慧不能在散文中得到体现,倘若散文不能对时代和民族的灵魂状态加以思考,倘若散文找不到富于时代感的思与诗交融的言说方式,就没有创新可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5
文学界对文学作品的衡量从来是看“两性”,一个是艺术性,一个是思想性。这两性,少了一样都不行。再有,就是娱乐性,文学作品需要有娱乐功能,需要有情趣,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好看。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可以形成文学作品的可读性。那些杀上《人民文学》、《散文》等大刊的作品,无不是有强大的思想内涵支撑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6
我们写一件事,写一个人,都有个为什么要写的问题,绝不会无缘无故就去动笔。但是,由于思想、理论能力不同,作品品相与质量的差距就出来了。没有理论支撑的文章,思想性注入不足,只能靠常规的理性和情感来支撑,往往偏向于情绪化,显得虚浮、干瘪,像肾虚般的苍白无力。有的虽也不自觉地使用了一些理论见解,仍然像一个失血病人,掩盖不了文章与评论的肤浅与虚弱。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6
我们不光是社会生活的描摹者、写生者,还是社会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探寻者。你写了一场雪,从开始下雪写起,到雪停时停笔,里边是描摹式的记录,写得再形象,再有诗意,可有什么意思?初中生的作文也不过如此。再以写人为例。理论修养足的,注重作品思想性的,在写人的时候,会把人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上写,不但会写活人,还会写出大时代意义来,写出典型意义来。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6
二、思想能力决定着对生活现象的解读、鉴别和发现能力
  作为一个散文写作者,应该具有比较宽的生活视野与思想视野,否则,面对我们的生活占有,我们经历过的事,明明很有写作价值的却熟视无睹,轻易放过去了;明明是别人写滥的东西,大众化、公共化的东西,却视若珍宝,宁愿随大流、跟风走。或者,只能写一点花花草草、虫虫鸟鸟、节日性、季节性的应景文章,写出些小景致、小情调,始终写不出大气度、大格局、大气象的文章来。有出息的作家、作者,就是靠着思想修养赋予他的发现眼光,写出独到的、新鲜的、能让人眼睛一亮、甚至具有震撼力量的好作品。而且扫描面很宽,在与我们平行的现实里可以有发现,在逝去的岁月里也可以有发现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7
三、思想能力决定着作者对是非黑白的判断力
  思想能力不行,不光着眼点小,而且有的还会错误地评论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甚至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7
四、需要提醒的几点
  1、不要期望学学新流派的散文写作手段你立刻就强大起来了。在场主义也好,新散文也好,传统散文也好,厉害的不是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段,而是看他的作品在不同语境、不同表现方法的后面,有没有强大的思想性支撑着,有没有各种知识与修养反映的综合实力保障着。所以说,耍花枪没有用,有比较扎实、雄厚的理论功夫、思想修养功夫,才是真本事。我们有好多作者,不是没有生活,不是没有阅历,写的东西也不缺文采,甚至摆弄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风景来。但是读过去以后,却让人感觉像喝了一杯白开水,或者像看了清浅的一池子水,一眼看到底。病根就在于,缺乏一副咀嚼生活的好牙口,虽然也在咀嚼,但是嚼不动,嚼不透,嚼不出真味来,根本原因就是理论认识能力不行,思想能力不行。文章也因此没有思想性构成的底蕴,使作品没深度,没分量,没品头。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8
2、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包括情感抒发,是借助的形象的东西,即人物、事件传递出去的,不是吆喝出来的。即使议论,也是叙事化、形象化、就事说事的议论,把思想、情感这些东西糅合进去,渗透进去,切忌议论文式的表达,不能和叙事主体割裂。一句话,文学就是文学,思想性必须借助于形象来表达。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8
3、请远离政治,不要希望在这里找到文学意义的“闪电”。杂文可以,散文不可以,这是由二者的体裁与“文责”的不同所界定的。杂文“是投枪,是匕首”,而散文的基本属性倾向于“美文”的特质。因此,散文表现出的思想能力是指对生活和文学作品的解读力、鉴别力、评价力,不是直接对政治品头论足。文学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更无法解决政治问题,只能医治心灵创伤,帮助心灵解脱和升华。因此,不要希望在散文里通过“放大炮”博得读者眼球放光与青睐。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28
 4、思想能力来自于对理论的不断学习提高,来自于对社会现象的积极观察与思考。
  最后,再重复一下普希金的话:“散文需要的是思想,思想,舍此任你妙笔生花也毫无用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14:29
读了,但对所谓思想性的理解还不够。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14:33
有些散文的语言很俏吧,俺就是学不来。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3
写散文,还是应朴实为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4
写散文,还是应朴实为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也。
      有些朋友写东西,喜欢装一装——这样说,是易得罪人的。凡是写作者,写文字,必定倾情而写,有几个愿意承认自己是装腔作势呢?可是,初衷和效果是两回事,无论一个写作者在写的时候多么地投入,一旦成为了成品,其风格和气派就有了天壤之别。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4
有的作者的文章是往里走的,明明白白说话,不掩盖,不故意美化什么,不故弄玄虚,显得十分自然;有的作者不然,喜欢在文字里故意弄出一些“扣”,故意与读者捉迷藏,装出了一副智者的样子,对读者进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点拨”,指点江山,激情文字——这样的姿态很恶心。这样的作者故意这样做,其实是掩盖心灵的虚弱。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4
在成千上万的散文写作队伍里,处于“可怜”者居多,或者明明自己是“可怜”的,却故意不承认自己“可怜”。这样的作者,或者由于学养不足,或者由于心胸狭隘,或者由于利益驱使……不得不写“命题散文”,文章的主题是事先被人规定好的,作者往框子填满就是了,于是,为了掩盖心灵的苍白,不得不装腔作势。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5
散文写作中的装腔作势有很多表现:比如用大家听惯了的错误结论去证明自己的正确;比如用虚构的强大去代替真实的场景;比如认为“成者王侯败者贼”,比如用声竭力嘶地煽情去掩盖自己朴实的不足;比如生搬硬套先锋写法而无视读者的感受;比如故意选择宏大叙事去遮盖内心悲悯的欠缺;比如用空洞的政治概念去强暴生活的真实;比如用抽象的数字去代替真实的伤害;比如自命清高,好像自己真的卓尔不群;比如生造警句去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生造文学流派,好让自己在某个山头当寨主;比如丰富自己的“隐私”,以往读者敬仰;比如故作儒雅,生造半文半白的语言等等,不一而足。位于装腔作势的对立面是质朴,说到质朴的散文,我们绕不过汪曾祺先生。汪先生的散文里基本没有“扣”,写景状物,一一娓娓道来,即使遇到了刀光剑影,也含着几分的闲适。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5
——在以上的种种装腔作势作文中,不加节制地煽情是主流。抒情和煽情是决然不同的,贾平凹在担任《美文》主编期间,通读了中国散文史,对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的散文大加赞赏,而对唐宋明清的散文,发现这些名家们一生中写了很多文字,但出彩的艺术抒情散文就那么区区几篇,因而感喟说,“人的一生有多少情可抒呢?如果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为了抒情而抒情,那怎么会不矫情呢?”贾平凹的感受是对的。在文字里抒情,本来无可非议,但是为了抒情而抒情,就成了毛病。在“十七年文学”时代,如果散文不抒情,如果在一篇散文里不加几个“啊,啊”,就显得没有才华。当今的一些人写散文,如果在开头不加几句“话说天下大事,久分必合,久合必分”之类的空洞的话,就不会写文章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5
在装腔作势的那一面是——质朴。说起质朴的散文,我们绕不过去汪曾祺先生,汪先生的不留那么多的“扣”,写景状物,徐徐道来,即使写刀光剑影的场面,也有几个人的闲致,如《跑警报》,是写战争状态的日军轰炸昆明的事情,面对日军的大轰炸,汪曾祺作为文人,并没有在敌机轰炸中惊慌失措,仔细地观察环境,这样的沉静气质正是对日军的蔑视。铁凝的亲情散文,也是娓娓道来,并没有写进惊天动地的事,如《面包祭》写了自己的父亲在缺乏制作面包知识和条件的情况下,坚持试验,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面包师”。她的散文《母亲在公交车上的表现》,写的是母亲挤公交的细节,“即使车站只有我们俩人,她一定会追随尚未停稳的车子跑上几步,然后贴门而上。”读朱增泉的散文,读出了平和,后来才知道作者是官员、将军,作者的赫然社会身份并没有影响他在散文里把姿态低下来,以一个普通人视角洞察人世沧桑和人文历史——这样的散文,看起来姿态低了,其实精神的向度高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6
大凡写散文写久了,知道散文需要“气”,也需要“势”,散文有了气场,才能黏得住读者;有了气势,才能使读者读得痛快淋漓。但是,散文的气势是流露出来的,不是刻意生造出来的,更不是装腔作势装出来的。很多人迷信“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来源于生活”不怎么在意,而对“高于生活”煞费苦心,因此,虚假的马脚就不由自主地露出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散文,即使有了气场,有了气势,也是外强中干;“高于生活”,高蹈到了虚无之境,误人误己矣。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6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一个人做人可以端一下架子,可以装一装,但是作文为万万不可装;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张扬,甚至可以一呼百应,不可一世,一旦动笔写作,还是朴实一些为好。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14:37
这篇文章对写作很有帮助。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4:38
文章的写法多种多样,但质朴是最重要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15:50
散文也是一种比较难写的文体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19:59
我准备写一篇散文,请老哥给看看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20:00
看看没问题。就是水平有限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20:00
白谦虚了。信阳散文啥时候征稿结束?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20:01
11月30号。抓紧时间,还不算晚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20:02
我准备写秸秆禁烧的纠结,村干部的辛苦,老百姓不理解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20:03
什么都可以写。文学是暴露问题的,不是解决问题的。你写秸秆禁烧,主要写政府和老百姓的想法不同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20:04
不好写吧?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20:04
没有好写的,都跟老母鸡下蛋似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20:05
我看老哥写的东西就很实在,简单。随手拈来似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20:05
其实每一篇都反复修改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20:06
会修改也是能力呀。俺写了也不知道怎么修改呢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20:07
能写就能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1-11 20:07
那我写了老哥帮我修改好吧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1 20:07
没问题。
作者: 岁月如金    时间: 2015-11-11 22:28
描写真实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1-12 07:38
嗯。天天打那里走

内容来自[短消息]
作者: hsj    时间: 2015-11-12 14:57
老先生是文学大家!
作者: 滋景堂中医馆    时间: 2015-11-18 16:46

作者: 张庄雁溪生    时间: 2015-11-18 18:05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境界不同,其实只要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话就已经不错了,不必强求人人都写的很有深度和刻度,即使能很好地表达出自我情感其实也是需要功夫的
作者: 张庄雁溪生    时间: 2015-11-18 18:10
有的时候也不用明显地让读者感觉到作者在拉升高度,正如软文与硬文的区别,让读者身临其境、带入其中是每位作者的最好目标与褒奖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xxrcw.cc/)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