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淮河岸边的民谣——民众生活的见证 [打印本页]

作者: 淮河柳    时间: 2014-2-9 21:59
标题: 淮河岸边的民谣——民众生活的见证
        人民创造着历史,创造着生活,也创造着民谣。在人民创造着的、并口耳相传的民谣里,见证着历史的前行与延展,生活的发展和变化。
    “大米稀饭手扯手,不远一个麻豇豆。水豆腐调香油,睡到被窝露个头。”这则民谣大约产生在五十年代中后期,民谣所描绘的生活状况,对于现在来说,十分简单,也十分一般。据经历那个时代生活的人说,这并不是大众生活的现实写照,而只是一种希望和想象。又一种说法,是说吃大食堂时期,干部们可以吃得好一些,干得少一些。但不管怎么说,都是生活水平相对比较地下,人们对生活的愿望也不高,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相一致的。解放以后,农民真正自己拥有土地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转入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原始的耕作技术,没有良种,没有化肥,再加上浮夸、跃进的折腾,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很难提高的,抵御灾害的能力也很脆弱,五十年代后期,很快就出现了粮荒,甚至饿死了不少人,有的村庄饿死的人连人掩埋都没有。悲惨啊,我奶奶、我姥爷、我大舅都是那几年闹粮荒饿死的。
   “车水了,救秧了,大米干饭泡汤了,麻虾小鱼子,鸡蛋豆皮子。”这则民谣大约产生于六十年代前中期,民谣言及劳动救秧的情形,也描述了生活饮食的状况,这些描述表明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可以吃到干饭,并且有不错的下饭菜了。这段社会历史生活情形,我已有所知晓并有所经历。195919601961国家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用当时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话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国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相应地调整了经济政策,更重要的是整顿了干部作风,加上自然条件的好转,国民经济的到了较好的发展,人民生活已达温饱水平。
    “四菜一趟一瓶酒,花了五块啥都有。”这则民谣流传于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中期。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国家经过几年短期的修整与发展,虽是大集体制度,民众生活水平也逐步呈上升之趋势。自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至1976年结束,史称“十年动乱”。这期间虽有“抓革命,促生产”之口号,但国民经济不仅停滞不前,而且还大倒退。司令部、造反派、红卫兵、串连、游行、大字报、大批判、武斗、停课闹革命,搞得一团乱一团糟,很多文物古迹被破坏,很多革命有功之臣被围攻,甚至被迫害至死;人们思想也搞得很混乱,以致黑白颠倒,信仰丢失,公德弱化。文革一结束,邓小平一上台,即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恢复高考。1978年可歌可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阶段及以后一个时期,农民农村农业,生机勃发,热潮迭起,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粮食产量倍增,农民很快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并逐步富裕。工薪阶层虽然工资不高,但物价低廉,人们一般随礼也不过5元,在家小宴,甚至小饭店喝小酒请个把人,简单一点,花5块钱也就够了。上述民谣是当时物价低廉,人民币含金量高的最好佐证。
    “乌龙酒,面包鸡,闲了没事打黑七。”这则民谣流传于90年代后期及二十一世纪的头几年,最有本地特色。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使全国农业连年丰收,工业、科技发展也势头强劲,国民经济总值迅速攀升。在这种由温饱到富裕的形势下,沿淮一带的信阳市辖区内特别是淮滨县,吃本地特色的面炕鸡,喝本地特产的乌龙酒,吃好喝好的同时,还玩起了具有信阳特色的游戏——“黑七”,人们生活的真是不亦乐乎。由于热量摄入过多,运动劳动较少,于是胖子逐渐增多,不少人还吃出了富贵病,像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痛风病就呈不断增长之势头。生活好了也不完全是好事,人都好吃爱吃,管好一张嘴还真不太容易。
    “珍品酒,玉溪烟,喜事热闹老少欢。”这是近几年的一种现象。小孩上大学,搬新家,发嫁闺女,迎娶媳妇,都要电视打字幕,或宾馆打广告。祝贺的同时,也招呼人们该还礼的还礼,有关系的要随礼。高峰来临之时,饭店、宾馆生意火爆,我观之,基本上都以珍品酒、玉溪烟待客,一场酒饭下来,一桌酒席吃不到一半,甚至剩得更多,真是可惜。这种潜规则、庸习俗,好像谁也不好意思首先篡改,任由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估计很快“珍品酒,玉溪烟”的档次也显低了,真不知会发展到怎样的地步。党中央已经对干部这些方面的行为有了约束和规范,媒体也在不断地倡导家风建设,我想也应该会对民风及社会风气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作者: 蓝山记    时间: 2014-2-9 22:39

作者: 深度暧昧    时间: 2014-2-10 01:31
忆苦思甜——节俭限奢!
作者: eason    时间: 2014-2-10 10:03

作者: 孤灯下亮    时间: 2014-2-10 11:49
总结的好。
作者: 楚相后人    时间: 2014-2-10 12:33

作者: 阿耒    时间: 2014-2-10 13:55

作者: 依旧    时间: 2014-2-10 18:19
民谣见证时代、民谣见证生活,刘老师总结地非常到位!
作者: 淮河柳    时间: 2014-2-10 19:14
标题: 回 依旧 的帖子
依旧:民谣见证时代、民谣见证生活,刘老师总结地非常到位! (2014-02-10 18:19) 
谢谢!民谣大概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我由此想到了生活,特别是我所经历的生活。
作者: 诺言v宝心    时间: 2014-2-12 12:57
刘老师,不知道怎么跟,但很好,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作者: 淮河柳    时间: 2014-2-12 18:43
标题: 回 深度暧昧 的帖子
深度暧昧:忆苦思甜——节俭限奢! (2014-02-10 01:31) 
社会风气很令人担忧。
作者: 淮河柳    时间: 2014-2-12 18:45
标题: 回 诺言v宝心 的帖子
诺言v宝心:刘老师,不知道怎么跟,但很好,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2014-02-12 12:57) 
年轻人读读,体会体会也好。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xxrcw.cc/) Powered by Discuz! X3.2